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P2X3受体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n=30)和对照组(n=10)。按照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STZ注射前和注射后第7、14、28天分别测定大鼠血糖、体重以及机械性痛阈的变化。造模组又均分为造模1周组、造模2周组、造模4周组三个亚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1、2、4周利用von Frey hairs法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通过Real-time法测定每个时间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P2X3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糖尿病大鼠毛色暗淡,尾静脉采血点愈合缓慢,每日饮水,饮食,尿量显著增加,表现符合糖尿病大鼠的临床特征。各模型组血糖浓度均〉16.7 mmol/L,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大鼠体重较对照组同期大鼠增长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机械痛阈在造模1周后明显下降(P〈0.01),并持续至4周(P〈0.01);在造模1周后脊髓DRG内P2X3受体表达水平出现显著上调(P〈0.01)。大鼠P2X3受体表达水平变化与机械痛阈的下降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脊髓DRG P2X3受体表达即出现上调,并与疼痛相关,说明P2X3受体可能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疼痛的发生及痛敏的维持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布鲁氏杆菌引起的肾脏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8年5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布鲁氏杆菌肾病患者4例,分析布氏杆菌引起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同时结合文献总结该病的特点。结果:4例均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布史,以发热、乏力起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均阳性。患者血尿不明显,所有患者均有肾功能衰竭;2例是非甾体(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为特殊类型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1例为IgG4相关性肾小管肾炎合并安卡相关性多血管炎。给予对症治疗及随访后病情改善。结论:布鲁氏菌引起的肾病与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利福平引起的间质性肾炎很难区分,布鲁氏菌病和布鲁氏菌肾病的诊断需要谨慎,肾穿刺是金标准,以免误诊,延误治疗,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rhBMP-7)对高糖诱导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的焦亡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高糖(high glucose,HG)刺激的HK-2细胞模拟糖尿病肾病模型。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对照组(Control)、高浓度葡萄糖组(HG)、Control+rhBMP-7组、HG+rhBMP-7组。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K-2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AM)、焦孔素D(gasderminD, GSDMD)蛋白和焦孔素E(gasderminE, GSDME)蛋白;TUNEL染色检测细胞死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HK-2细胞中焦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半胱氨酸蛋白酶-4(caspase-4)、半胱氨酸蛋白酶-5(caspase-5)、 N-GSDMD和GAPDH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有研究发现人羊膜和大鼠羊膜分离消化培养后,可成功获得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和鼠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一些外源因子作用下具有向三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 目的:获取绵羊羊膜上皮细胞,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 方法:采用机械方法剥离绵羊羊膜组织,运用低速旋转TrypLE(胰酶替代物)消化法对绵羊羊膜进行分离培养获得绵羊羊膜上皮细胞。 结果与结论: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绵羊羊膜上皮细胞表达Oct-4、SSEA-1、SSEA-3、SSEA-4、TRA-1-60、TRA-1-81等胚胎干细胞标记蛋白;RT-PCR技术鉴定结果显示绵羊羊膜上皮细胞的Oct-4、Sox-2、Rex-1全能性相关基因表达,而Nanog基因不表达。检测结果提示实验成功获得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绵羊羊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血清色氨酸不同代谢通路中代谢物的差异,分析差异代谢物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部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10例DKD患者为疾病研究组,1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血液标本。采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两组人群中血清色氨酸及其代谢物的差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阐明其在DKD中的意义。结果: 在两组血清中鉴定出5个差异代谢物,其中DKD患者血清中L-色氨酸(L-TRP)、5-羟色胺(5-HT)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犬尿氨酸(KYN)和3-吲哚丙酸(IPA)的水平则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IAA和IPA均与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DKD患者血清色氨酸代谢物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的某些差异代谢物还与DKD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张颖超  米焱  王彩丽 《天津医药》2021,49(10):1107-1111
糖尿病肾病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以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 质沉积、肾小球肥大和系膜扩张为主要特征。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作为转化 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的一员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肾小球系膜细胞扩张度、足细胞凋亡、肾小管损伤以及 肾脏纤维化的调节。围绕BMP-7与TGF-β/Smad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肾病中 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清洁级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为健康对照组,其余30只采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模型组),两组大鼠饲养12周。第12周,随机选取两组大鼠各3只分别尾静脉注射DiR-HUMSCs,代谢12~16 h后在小动物活体光学3D成像系统下观察DiR-HUMSCs在大鼠体内的分布。随机选取9只模型组大鼠进行HUMSCs移植(HUMSCs移植组)。HUMSCs移植采用尾静脉注射方式移植浓度为1×106个/mL HUMSCs 500 μL至大鼠体内,每周1次,连续4周,共28 d。检测3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肌酐(Ucr)、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大鼠血清HIF-1α水平;采用PAS和Masson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HIF-1α、Slc12A3和Aquaporin1蛋白的表达。结果 移植HUMSCs治疗4周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HUMSCs移植组大鼠Ucr水平降低(P <0.05),Scr、24 h UPro、BUN、UCAR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HUMSCs移植组大鼠U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cr、24 h UPro、BUN、UCAR均降低(P <0.05)。糖尿病肾病大鼠病理损伤缓解,系膜增生和基底膜增厚改善,小管空泡变性减少,间质纤维化减轻。模型组大鼠血清HIF-1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05),HUMSCs移植组血清HIF-1α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远端小管中HIF-1α蛋白水平增加(P <0.05);HUMSCs移植组的HIF-1α蛋白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 <0.05)。模型组远端小管标记蛋白Slc12A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HUMSCs移植组Slc12A3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 <0.05)。HUMSCs移植组的Aquaporin1蛋白水平较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 <0.05)。糖尿病肾病大鼠近端小管中无HIF-1α表达。结论 HIF-1α主要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远端小管表达,且HUMSCs可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修复肾小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逐步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足细胞的损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足细胞的研究深入,发现足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氧化应激、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炎性细胞因子、胰岛素抵抗等损伤机制及相关蛋白的影响作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调控机制及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小病变性肾病( 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足细胞功能障碍致肾小球滤过膜的完整性被破坏是大量蛋白尿的根本原因.Maas等[1]认为MCD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同一种进展性疾病不同阶段的病理表现,MCD为疾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作用通路,探讨MCD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芯片数据来源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平台下的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选取含MCD信息的数据芯片GSE104948和GSE104954,数据集包含19例MCD肾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