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对患者安全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取整群取样的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从院校毕业直接招聘入院的132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低年资护士对患者安全认知水平,并分析影响患者安全认知的因素。结果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中14个项目得分均值为2.19~2.90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完全知晓率”最低的前2位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占9.2%,其次是护理安全相关的法规,占4.1%,而位于“不知晓率”最高的前2位为:护理差错发生后的处理程序(9.1%)、发生失误后的原因分析方法(11.7%)。低年资护士对患者安全认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程度、性别、招收类型、行为、知识、态度等,采用Hierarchical 多元回归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年资护士安全知识知晓的现状得分总体水平不高,且接受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培训的总体需求较高,医院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结合低年资护士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加强低年资护士安全认知能力,故提高低年资护士安全文化的认知水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急诊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护理缺陷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缺陷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风险事件以及投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时效的影响.方法 我院急诊自2016年11月运行创伤临床护理路径,采用回顾性前后对照研究,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2例重症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收治217例作为路径组.比较组间的采血、开通静脉、化验报告回报、送CT、CT报告、输血开始、骨盆外固定和急诊停留时间以及绿色通道时间窗达标率和急诊死亡率.结果 运行CNP后,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死亡率由7.4%下降至2.3%(χ2=6.04,P<0.05),采血、开通静脉通路、血液报告、送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时间、CT报告、输血开始、骨盆外固定和急诊停留时间均显著下降(P<0.01),绿色通道达标率明显改善(P<0.01).结论 急诊重症创伤护理临床路径的构建能降低重症创伤患者死亡率,缩短急诊救治时间节点,保证了重症创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期间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的工作体验,为完善护理对策,提升护士疫情应对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0名预检分诊护士作为访谈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共总结出四个主题,即感染风险的担忧、分诊压力大、感恩感激及对管理者的期望。结论:在COVID-19流行期间,预检分诊护士的工作体验主要体现在感染风险的担忧,分诊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团队协作性较好,能得到管理者的关怀。提示管理者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充分保证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人力配置,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应急演练,制订更加完善急诊护理对策,提高预检分诊护士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中重金属水平与脑梗塞后抑郁的相关性,并进行护理干预。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4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90例,按抑郁量表分析其有无抑郁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分别4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中重金属水平的差异,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抑郁组患者血中重金属水平明显高于非抑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金属水平升高为脑梗塞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血中重金属水平与脑梗塞后抑郁存在相关性,应对脑梗塞患者行合理干预,以降低脑梗塞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8例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其中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分(SAS)、抑郁自评分(S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科拥挤度的改善在提升危重患者就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12月急诊科抢救室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为拥挤度改善前的抢救室就诊患者;将我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抢救室就诊的患者设为实验组,通过采取半封闭式管理抢救室、设置急诊快速处置区(Fast track区)、建设急诊病房、EICU及控制抢救室流动人员数量等措施后抢救室就诊的患者。分析比较两组就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门球比、门药比、平均费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抢救室噪声指数及医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门球比、门药比、平均费用、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抢救室噪声指数及抢救成功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患者家属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急诊拥挤程度的改善能提高抢救室医生、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能提高危重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能降低抢救室平均费用、门药比、门球比,缩短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