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明  管松 《检验医学》2006,21(6):601-602
一、病例 女,37岁,6年前在某医院被诊治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今年7月住院,查体:体温正常,消瘦,颜面及皮肤呈腊黄色,体格智力发育正常,触诊肝脾肿大,无神经系统症状,眼底汇常,皮肤正常,无呕吐黑便,无相关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预测脑血管症状的价值。方法 纳入87例拟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接受MDCT平扫及CTA的患者,根据有无脑血管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38)及无症状组(n=49),通过手动勾画ROI的方法测量CT平扫及CTA图像上斑块非钙化部分的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采用平扫CT值及强化幅度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并采用Z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平扫CT值分别为(45.58±8.94)HU和(31.09±6.83)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9,P<0.001);有症状组颈动脉斑块强化增幅大于无症状组(t=-3.421,P=0.001)。ROC曲线阈值分析显示,平扫CT值最佳临界值为37.20 HU,判定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敏感度为92.10%(35/38),特异度为81.63%(40/49),准确率86.21%(75/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强化幅度最佳临界值为10.1 HU,其敏感度为76.32%(29/38),特异度为63.27%(31/49),准确率为68.97%(60/87),曲线下面积为0.735;二者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3,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非钙化部分平扫CT值和强化幅度与脑血管症状有关;斑块平扫CT值对判断是否引起脑血管症状的效能优于斑块强化幅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分级的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89个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X线及MR资料,由两名医师独立按照K/L分级及MR分级标准,对膝关节OA进行评级,并按严重程度分为0~4级,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K/L分级0~4级膝关节数8~25个;不同医师MR分级0~4级膝关节数7~31个;两名医师MR分级与K/L分级一致的膝关节数74~76个(83.1%~85.4%)。不同医师间MR分级一致的关节数82个(92.1%);同一医师前后MR分级一致的关节数81~82个(91%~92.1%)。K/L分级与MR分级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12、0.783。两名医师MR分级组间一致性Kappa值为0.897,组内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82、0.897。两名医师的MR分级与K/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和0.117)。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MR分级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对膝关节OA严重度的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MR分级有望替代K/L分级作为膝关节OA影像学分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晶  郑穗生  王龙胜  赵红  姚文君  管松 《安徽医学》2010,31(11):1283-128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18例患者CT血管造影资料,并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进行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有超声心动图(ECHO)对照。结果手术证实的心血管畸形112处,128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5.54%,明显高于ECHO的诊断准确率77.68%(P〈0.01)。对手术证实的18例小儿法洛四联症,128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ECHO正确诊断17例,诊断率为99.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伴发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86.11%,优于ECHO的52.78%(P〈0.01)。18例患者手术证实肺动脉狭窄65处,128层螺旋CT诊断50例,正确率为76.92%,ECHO诊断46例,正确率为7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肺动脉狭窄检出,128层螺旋CT优于ECH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管松  郑穗生 《安徽医学》2010,31(11):1287-1289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发育异常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诊断为颅内交通动脉瘤患者56例,前交通动脉患者26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30例,选择性别与年龄相匹配的脑血管正常组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达65.4%,明显高于后交通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后交通动脉瘤组胚胎性大脑后动脉发生率为31.7%,明显高于前交通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异常及胚胎性大脑后动脉与颅内交通动脉瘤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结局与Willis环的解剖变异的关系.方法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诊断为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20例,单侧和双侧各1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和非大面积脑梗死组.分析其Willis环变异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者前、后循环完整率分别为37.5%(3/8)、12.5%(1/8),明显低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结局与Willis环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成体血管生成和受损内皮再内皮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活体内示踪内皮祖细胞的迁徙对研究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和缺血性疾病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对比剂标记的MR示踪成像因软组织分辨力高、有效成像时间长而成为良好的活体细胞示踪方法.综述内皮祖细胞的磁粒子标记方法及MR示踪成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最大灌注区波谱分析在判定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胶质瘤患者(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9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8例)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增强(DSC)灌注扫描,将原始图像导入ADW4.3工作站,对DSC灌注数据进行处理,生成脑血容(cerebralbloodvolume)图。通过观察DSC最大血容灌注图在以下区域选取感兴趣区:①瘤体最大灌注区;②瘤周区;③对侧正常白质区。分别测定各区域内Cho/Cr、Cho/NAA 及NAA/Cr比值,同时观察Lip峰及Lac峰的出现情况。参照最大灌注层面进行二维多体素波谱扫描并比较肿瘤最大灌注区Cho/Cr、Cho/NAA、NAA/Cr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间的差异,同时分析该区域Lip峰及Lac峰的出现率。结果 常规MR扫描低级别胶质瘤多呈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肿瘤坏死少见,占位效应较轻;增强后11例明显强化,8例未见强化呈轻度强化。高级别胶质瘤多呈以稍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部分肿瘤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肿瘤可见不规则液化坏死区,7例未见强化或呈轻度强化。以明显强化作为诊断高级别肿瘤的标准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42.1%。低级别胶质瘤最大灌注区波谱显示Cho峰不同程度增高,NAA 峰中度或轻度减低,Cr峰无明显变化,其中2例出现乳酸峰(2/19,10.5%),1例出现脂质峰(1/19,5.3%)。高级别胶质瘤瘤体最大灌注区波谱显示明显升高的Cho峰和明显减低的NAA峰,Cr峰略降低或无明显改变,其中3例出现乳酸峰(3/28,10.7%),10例出现脂质峰(10/28,35.7%)。瘤周区磁共振波谱曲线多表现为Cho峰升高,其升高程度较瘤体区低,Cr峰与NAA 峰较对侧正常白质组织区减低,但大多仍高于瘤体最大灌注区。统计学分析提示瘤体最大灌注区Cho/Cr、Cho/NAA 在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o/Cr诊断界值为2.08时,判定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3%、47.4%,而Cho/NAA诊断界值为3.37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7.1%、89.5%。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Cho/Cr、Cho/NAA及NAA/Cr在高、低级别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选取胶质瘤最大灌注区进行波谱分析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较高的可靠性,该区域的波谱代谢信息有助于胶质瘤级别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刍议管松(泰州市中医院225300)人类和动物生化于宇宙之间,是与大自然浑然不可分离之一体,而客观存在的日月星辰的节律性变化势必影响和导致各种生物产生若干方式的节奏(律)性变化,中医学上将之归纳为“天人相应”,以致在治疗上不但要...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及影像资料确诊为烟雾病患者的脑血管CTA资料,分别用减影法及非减影法CTA对原始扫描数据行后处理,运用X~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内动脉(ICA)终末段、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中动脉(MCA)起始段狭窄或者闭塞的检出率,以及颅底异常血管网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性扩张的显示情况等有无差异,同时评价DSCTA重组图像质量.采用t检验比较DSCTA与常规CTA在后处理时间上是否有差异.结果 DSCTA重组图像的质量均能满足颅内血管病变的显示.DSCTA和常规CTA分别显示46例和32例ICA终末段病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5,P<0.01).DSCTA分别显示48例ACA起始段病变、52例MCA起始段病变、38例颅底异常血管网和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性扩张,常规CTA则分别显示41、47、34和13例,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A和常规CTA后处理平均时间分别为(8.5±2.5)和(14.5±2.0)min,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7,P<0.01).结论 DSCTA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有利于烟雾病患者ICA终末端病变的检出,为该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