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脊髓损伤时的变化非常复杂,动物模型很难精确模拟损伤环境以及测量局部组织的生物力学属性,而有限元模型则可以通过分析脊髓组织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从生物力学角度为脊髓损伤的病理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个更为高效的方法。目前,有限元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并与动物实验模型相辅相成。本文回顾了有限元法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对有限元法在脊髓本体建模、脊髓损伤的生物力学行为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况进行归纳及总结,以期为临床脊髓损伤问题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调查无症状人群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8名无症状志愿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无症状人群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形态分类及节段分布特点;根据有无项韧带钙化分为两组,分析两组间志愿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下颈椎椎间参数之间差异,并基于Roussouly分型,比较各组间颈胸矢状位参数差异;最后分析项韧带钙化程度与上述因素之间相关性,找出影响项韧带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318名无症状受试者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为23.27%,项韧带钙化组男女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与无项韧带钙化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形态将项韧带钙化分类,其中局灶型钙化50.0%、连续型钙化27.0%、节段型钙化7.0%、混合型钙化9.0%、未分型钙化7.0%,而各节段项韧带钙化发生率为C2/3 1.4%,C3/4 9.5%,C4/5 55.4%,C5/6 63.5%,C6/7 18.9%。对比下颈椎椎间参数,项韧带钙化组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AD)、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H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01)。基于Roussouly分型下比较各组间颈胸矢状位参数,发现上颈椎前凸角(O-C2)、颈椎矢状轴(C2-C7 SVA)和T1倾斜角(TS)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项韧带钙化程度与AD、O-C2和C2-C7 SVA呈中度相关性,与HD、TS呈高度相关性。经多元Logistic分析发现,HD是项韧带钙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O-C2,还有年龄因素和AD。结论:无症状人群中年龄大、体重指数高的男性群体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较高。项韧带钙化人群中颈胸矢状位参数:O-C2、C2-C7 SVA和TS增大;下颈椎椎间参数:角位移(AD)和水平位移(HD)增大,且这些参数与项韧带钙化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Fomtlier综合征是一种以肛周、会阴、阴囊为主的急性感染坏死性筋膜炎。其起病急,发展迅速,感染严重,局部组织可广泛坏死,病死率高。此病较罕见,现将1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7年4月-2004年11月共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141例.均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理检出7例为前列腺癌.偶发癌(IDPC)发病率为4.96%。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颈长肌(longus colli,LCo)血管的来源及其在肌肉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成人防腐尸体标本12具(8男,4女),在标本上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乳胶灌注显影血管,记录LCo血管来源,各分支血管在LCo的入肌点、走行、终点。分别测量入肌点、终点距离同侧同水平LCo内侧缘的直线长度,并记录相对应的椎体或者椎间盘节段,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根据血管与LCo的解剖位置关系,分为:(1)LCo上表面血管(上、中、下支),主要来源于甲状腺下动脉、甲状颈干等血管。上支入肌点分布在C6~C7椎体距离LCo内侧缘16.80±9.87mm处,斜向内上方走行,止于C5~C6距离LCo内侧缘11.75±8.93mm处。中支入肌点分布在C6~T1距离LCo内侧缘16.62±5.96mm处,斜向内上方走行,偶有分叉,在C4~C7椎体,66.7%止于LCo内侧缘,33.3%止于距离LCo内侧缘7.87±4.27mm处。下支入肌点分布在C6~T2,距离LCo内侧缘15.65±4.47mm处。发出1~4个分支,成网状结构止于C6~T3的LCo内侧或向下进入心包外脂肪组织形成血管网;(2)LCo肌肉内走行血管,为上表面血管入肌后的延续,属肌肉营养血管,或向下穿行肌肉深部,进入椎体;(3)LCo下表面血管,分布于肌肉下表面与椎体之间。C5、C6的血管来源于椎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C7和T1来源于颈深动脉。血管扭曲走行,形成血管簇进入椎体,从C3~T1不同椎体平面到LCo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85~4.60mm、1.89~2.61mm、2.60~7.27mm、1.19~7.95mm、2.06~8.61mm及2.47~8.08mm。结论:LCo血管分布具有规律性,表面血管形成上、中、下三支,深部血管多止于椎体上1/3两侧滋养孔。颈椎前路手术中,避免剥离椎体上部或上终板下方的LCo,可减少出血和术后颈部血肿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相关文献报告该骨折发病率占儿童骨折的首位,占肘关节损伤的50%~70%,处理不当可以产生多种并发症,如Volkma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肘内翻畸形,以及骨化性肌炎等。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肘关节内侧切口配合管型石膏治疗Gra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52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引流术治疗,常造成术后复发或肛瘘形成。近8年来,我们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各种类型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掌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病种,往往影响手的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有闭合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前者复位后易移位,且石膏托外固定时间较长,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易造成手的功能障碍。后者内固定后牢固程度有限,且往往克氏针外露易感染,不利于功能锻炼。本院于2004~2008年应用国产钢板治疗掌骨骨折48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