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阐述了LIDAR多脉冲探测模式原理及影响因素。通过飞行实验对比了单脉冲与多脉冲探测模式在大高差地形区域的探测效率及相关问题。大高差地形测绘中,单脉冲模式只能采用低激光频率,造成点密度稀疏,难以满足高精度制图需求;多脉冲模式虽然具有作业效率高等优势,可以获取点密度更高的数据,如何规避大气边缘区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西北某测区通过合理设计,采用多脉冲模式完成了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采集,获得了较好效果。未来采用LIDAR多脉冲探测模式可以在我国西部大高差区域地形测绘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T)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的1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其中TURBT和TUEBT各80例,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联合闭孔神经阻滞,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剜除术。 结果术前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病例。无严重并发症(膀胱穿孔、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BT组和TUEBT组在手术时间、膀胱穿孔率、术后肿瘤病理分级、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随访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失血[(15±7)ml vs(6±2)ml,P<0.05],住院天数[(5.8±2.3)d vs(3.6±1.4)d,P<0.05],二次电切率(70.00%vs 36.25%,P<0.05),二年内肿瘤复发率(47.50%vs 31.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URBT与TUEBT均是安全、有效的处理NMIBT的手术方法,但TUEBT大多数标本含有肌层,有利于判断分期,减少了二次电切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斜仰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每组各90例。A组采用传统俯卧位,B组采用斜仰截石位。所有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完成标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输血率)及术后情况(一期结石除净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1)术中情况:B组手术时间(90.0±10.5)min明显低于A组(125.0±15.5)min(P0.05);B组输血率1.11%与A组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情况:B组一期结石除净率为94.4%,明显高于A组80.0%(P0.05)。并发症情况:B组2例(1例因出血需介入手术止血,1例严重尿源性脓毒血症),A组共出现3例(1例因出血需介入手术止血,2例严重尿源性脓毒血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9.1±1.2)d与A组(9.9±1.6)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截石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时间短、一期结石除净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体位相当,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辅助常规康复功能锻炼对合并腓肠肌痉挛脑瘫患儿痉挛程度、肌张力及粗大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BTX-A。比较两组患儿的痉挛程度、肌张力及粗大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肌张力、跟腱反射、踝痉挛和综合痉挛量表(C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痉挛状况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跟腱反射、踝痉挛和C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修订Ashworth量表(MAS)评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各时间点的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明显提高,观察组患儿D区和E区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TX-A辅助常规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合并腓肠肌痉挛脑瘫患儿的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舒通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前列舒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膀胱残余尿量(RV)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PSS评分、PV、RV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舒通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心肌酶及炎症的影响。收集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12例。对照组给予环磷腺苷葡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后,两组AST、CK、CK-MB、LDH、HBDH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AST、CK、CK-MB、LDH、HBD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TnT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有效改善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炎症反应以及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制HCV抗原/抗体(HCV antigen/antibody,HCV-Ag/Ab)联合检测试剂,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制备2种HCV多表位嵌合抗原和2株抗HCV核心抗原(HCV core antigen,HCV-cAg)单克隆抗体(单抗),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后,制成HCV双抗原夹心与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试剂。用HCV-Ag/Ab联合试剂对903份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对于检测结果与HCV-Ab诊断试剂盒不一致的样品,用MP HCV BLOT 3.0确证试剂确认。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种HCV嵌合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000,与理论预测一致。2株抗HCV-cAg单抗大小正确,且纯度较高。HCV-Ag/Ab联合试剂的特异性达到100%,HCV-Ag检测灵敏度为104 IU/ml,HCV-Ab检测灵敏度为0.1 国家临床单位/ml。联合试剂与HCV-Ab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 3,P>0.05)。确证试剂对2份HCV-Ab检测不一致样品的确认结果与联合试剂相同。 结论 制备的HCV-Ag/Ab联合检测试剂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液筛查和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粤东客家地区肾结石形成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5月粤东客家地区的18~60岁人群予以泌尿系B超检查、尿液微量元素检测、尿常规,分析肾结石形成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参与调查对象共1800例,男900例,发现肾结石514例(28.56%),女900例,发现肾结石306例(17.00%),合计肾结石发病率为45.56%;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OR=0.304,P=0.044)是肾结石发生的相关保护性因素,血钙水平(OR=27.358,P=0.021)、年龄(OR=1.029,P=0.027)、泌尿道感染(OR=7.768,P=0.022)、微量元素Cu(OR=10.911,P=0.030)、Fe(OR=7.221,P=0.029)、Zn(OR=4.048,P=0.023)以及Cd(OR=4.325,P=0.028)是肾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粤东地区存在着较高的肾结石患病率,可能与当地人群高钙饮食、腌制品、高脂饮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并构建术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乐平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采用全身麻醉妇科腹腔镜手术的220例患者,根据术后麻醉恢复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发生组(56例)和未发生组(164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效能。结果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导尿管留置、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术后疼痛、血氧饱和度(SpO2)是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导尿管留置、术后疼痛是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O2、术后镇痛是影响因素中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指导临床甄别高危人群,为患者的防治提供重要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