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跟骨骨折临床多见 ,约占全身骨折 2 % ,占跗骨骨折 6 0 % ,其中大部分 (约 75 % )骨折涉及距下关节面 ,预后较差。 1999年 5月以来我院在 Sanders分型 [1]的基础上 ,手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2 6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2 1例 ,女 5例 ,2例为双侧骨折。年龄 19~ 5 0岁。致伤原因 :坠落伤 2 3例 ,车祸伤 2例 ,重物砸伤 1例。其中合并胸腰段压缩骨折 2例。检查 :足跟部肿胀压痛 ,踝关节或距下关节活动受限 ,足跟增宽 ,足跟内外翻畸形 ,足弓塌陷。均摄跟骨 X线片 ,包括侧位、轴位、踝正位、…  相似文献   
2.
全部与周边终板保留颈椎前路融合术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处理终板的方法对颈椎前路术后维持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的恢复和维持以及骨融合率的作用。方法:29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颈前路融合术中采用去除中央终板、保留周边终板(A组)和保留全部终板、未行中央终板去除(B组)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价两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生理曲度的维持及椎间融合率及骨融合速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的维持,融合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但是A组的椎间融合速度明显快于B组。两组全部获骨性融合,平均骨愈合时间A组为10(8~14)周,B组为12(10~22)周。结论:植骨块沉陷是导致术后椎间融合高度丢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适当地去除部分中央终板对内植物或植骨块的承受轴向应力的影响不大,同时能促进植骨块的融合,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通常能达到很好的疗效。对于不稳定的骨折保守治疗可能复位不佳或可能发生再移位致畸形愈合,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因此目前越来越倾向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2]。作者对本院自2007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钛网重建椎体治疗严重下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2例严重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22~63岁,平均43.8岁。L3 11例,L4 8例,L5 3例。行I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切除减压钛网重建,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伤椎高度、伤椎矢状位指数(SI)、腰椎前凸角等影像学指标变化,采用下腰痛疗效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4.2 h,平均3.6 h;出血量900~1 500 ml,平均1 300 ml;矢状位指数术前(57.5±7.6)%,术后(93.5±8.1)%;腰椎前凸角术前(34.3±7.3)°,术后(38.5±9.8)°。22例患者随访10个月~3年,平均2.6年,无内固定失败者,钛网重建节段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15例神经损伤患者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E级10例,D级4例,C级1例;依据下腰痛评分结果分级,优20例,良1例,可1例。结论:Ⅰ期经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椎体切除联合钛网植骨融合重建椎体手术创伤小,可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和神经根减压;同时可以选择长度合适的钛网,恢复腰椎前凸,可有效重建下腰椎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迟发性神经损害、腰椎后凸畸形及慢性腰痛,可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在足踝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3例小腿下段及足踩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观察其疗效。结果23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局部小面积创口愈合不良,经换药于3周内痊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及外形均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针刀定点松解法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针刀定点松解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共治疗32例上千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其中女22例,男10例;年龄25-55岁。病程1个月~3年,均为单侧发病。采用小针刀对C。关节突关节及冈下窝痛性条索定点快速松解,每周1次,治疗1-4次。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都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主观症状缓解,26例术前有肌力下降的患者中术后即刻测试有20例肌力明显增加;18例术前有皮肤痛触觉减弱的患者中术后即刻测试痛触觉有8例感觉明显改善。随访1年,根据Wood评价标准,优19例,良7例,可3例,差3例,其中1例转为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针刀定点松解法治疗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操作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并同时具有肌松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