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临床资料男性,70岁,入院前10d突然出现头晕,频繁呕吐,四肢无力,左侧更明显,不能站立。查体:意识清醒,精神差,语言不清,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半身痛觉减退,四肢肌张力降低,右侧肢肌力Ⅳ级,左侧肢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 )。四肢共济障碍,左侧明显。头颅MRI示两侧基底节、小脑及左侧中脑多发性脑梗塞。颈部MRA示右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图1)。颈部DSA示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80%。2005年1月19日行同期右椎动脉及左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全麻,仰卧位。右锁骨上1cm处作横切口约6cm。切断图1术前颈部MRA左侧颈内…  相似文献   
2.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12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2000年8月至2005年12月间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病人年龄15~76岁,肿瘤最大径<10mm 68例、10~20mm 56例、>20mm 2例,伽玛刀治疗剂处方量为15~30Gy、50%~65%等剂量曲线.结果 随访1~6年,肿瘤消失75例,肿瘤缩小28例,肿瘤无变化15例,肿瘤继续增大8例.肿瘤生长控制率93.6%(118/126);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率63%(49/78),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5%,因肿瘤复发或激素水平未恢复再行肿瘤切除术5例.结论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能控制垂体腺瘤肿瘤生长,可恢复垂体内分泌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3.
患,男性,16岁,因间断头痛1年。突发双眼视力下降2周入院。查体: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左眼视力0.1,右眼视力0.9。双颞侧偏盲,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颜面部肌肉阵发性、非自主性抽搐。抽搐多从眼周开始,之后波及口周和表情肌,常伴头痛耳鸣,情绪紧张时病症会加重。该病症不仅损伤容颜,还会造成精神伤害及生活的不便。该病症是由于面神经根部受局部血管波动性压迫,继而发生脱髓鞘变化并导致传入传出神经短路所致。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此病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3年8月在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15~70岁,平均42.7岁,均经病理确诊.总结分析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47例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38例(80.9%),大部切除9例(19.1%,均为大腺瘤并侵入海绵窦者).本组共40例(85.1%)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头痛减轻35例,视力视野改善30例.本组47例中泌乳素(PRL)型29例,生长激素(GH)型6例,无功能型12例,术后28例(80%)血清内分泌激素较术前有改善,其中PRL型23,GH型5例.10例术后出现尿崩症,8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发生颅内感染.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结论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脑室内给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收入我院的10例脑室出血患者CT确诊后,进行(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置管,4~6 h后经弓l流管缓慢注入rt-PA 4~8 mg,12~24 h重复1次,每24~48小时复查CT了解脑室内血肿清除情况,直至头颅CT扫描显示脑室内高密度影像消失.于脑室出血后30 d时对患者情况利用GOS评分进行评估. 结果 每个患者应用rt-PA总剂量为13~24 mg,30 d后GOS评分为良好4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无患者死亡,无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引流管被血块堵塞情况. 结论 选择适宜剂量和方法的rt-PA脑室内给药能够加速脑室内血块溶解,保持脑室引流管通畅,减少血块占位效应.该方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Chiari畸形手术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的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本院自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收治的86例Chiari畸形及部分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实施了改良的枕大孔区小骨窗骨性减压、局部硬膜外层剥脱术。术后8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5.5年(1~9年),其中50例MRI复查头颈部?结果患者症状明显改善59例,部分改善10例,无变化13例,有效率占随访者84.15%,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改良的手术方式,在枕颈交界区骨性减压后,保留枕大孔区内层硬膜结构的情况下,可改善局部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缓解小脑扁桃体对延颈髓的压迫,效果较显著,同时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背景:组织工程新材料必须既能支持组织生长,又能激发理想的细胞反应(如血管发生),而导电性则可促进包括神经在内的组织再生。目的:构建一种新型材料,能将导电性和生物活性有效的结合起来,为组织工程提供一种理想的备选材料。方法:将具有生物活性的透明质酸多糖和导电聚合物聚吡咯进行结合,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果与结论:含有透明质酸多糖的聚吡咯/透明质酸双层膜具有光滑的表面形貌和良好的导电性。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显示这种复合材料可显著促进神经轴突的延伸。体内实验显示该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惰性和促血管生成效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组织工程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 1 990~ 1 999年 ,采用自行设计的枕叶下经小脑幕入路 ,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 5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2例 ,女 2 0例 ,年龄 35~ 67岁 ,平均47岁 ,均做 MRI及 CT检查 ,肿瘤位于一侧桥小脑角区 ,其中听神经瘤 41例 ,脑膜瘤 9例 ,表皮样囊肿2例。直径为 5cm× 5.5cm 2 8例 ,5.5cm× 6cm 1 7例 ,6cm× 6.7cm 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2 手术方法全麻 42例 ,局麻 1 0例 ,患者取侧俯卧位 ,病侧在上。枕顶外侧切口 ,皮瓣翻向顶部 ,切口底线为枕外粗隆与乳突外侧的连线 ,两侧切口与底线呈 45°向外 ,长 4~ 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