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随机入组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A组,43例)和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B组,43例),随访12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和血压变异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A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dSBPV)、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nSBPCV)、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nDBPCV)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或氢氯噻嗪均能进一步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在降低老年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是一种急性发病的脑血管病,是人类常见的三大致死病因之一。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增加,年龄≥40岁患病人数达1242万人[1]。脑卒中后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高达30%—60%[2],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参与受限的主要原因。有效的上肢康复训练可以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生存质量[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疗法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物理治疗等常规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odified House-Brackmann量表(MHBN)及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估面神经功能及治疗效果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HBN分级、FDIp评分和FD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MHBN分级、FDIp和FDI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994年5月~1999年1月,我们对60例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60例CHF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6~70岁。心功能Ⅳ级15例,Ⅲ级19例。基础心脏病因:风心病10例,冠心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结缔组织病2例,病程6~13年。对照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 方法:选取康复科内脑卒中后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肢FMA评分量表、FAC分级、BBS量表和BI量表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镜像疗法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得出结论:在DN的发生发展中,Hs-CRP、CysC浓度变化水平与DN患者病情成正比,可作为诊断DN的早期敏感、可靠的常规性指标。因此,在DN早期,HsCRP、CysC可为诊断及监测病变进展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急性期躁动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伴躁动的患者86例及不伴躁动的患者34例。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压、血氧饱和度、头颅CT及用药情况,筛选诱发躁动的原因,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躁动患者93%初发于入院后24 h内;与对照组相比,出血量多、皮质下出血、肌力〈3级、伴有大小便障碍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加。(2)高血压脑出血躁动时血压明显升高(P〈0.01);颅内高压者血压升高更为显著(P〈0.01),同时心率、呼吸减慢(P〈0.01)。结论皮质下出血、出血量较大、大小便障碍、肌力下降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躁动的出现密切相关;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和呼吸减慢预示躁动可能发生,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