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2005—2022年江苏省甲型肝炎(甲肝)疫苗免疫规划接种前后甲肝的流行趋势和变化特征以及探寻甲肝可能的时空聚集区,为制定防治甲肝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甲肝的报告发病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 17软件对不同时期、不同性别的发病情况进行差异性检验;运用Joinpont 4.8.0.1软件对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检验;运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甲肝发病率县(市、区)分布图;采用SaTScan 9.7软件进行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05—2022年江苏省共报告甲肝病例18 862例,年均发病率为1.31/10万,从2005—2007年的3.14/10万下降至2020—2022年的0.59/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9.10%,95%置信区间=-12.20%~-6.00%)。从时间分布上来看,甲肝免疫规划前期以春季高发,到免疫规划时期季节性逐渐丧失。从性别发病分布上来看,男女发病之比从免疫规划前期的2.30∶1到免疫规划时期(2020—2022年)的0.97∶1;从年龄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腹泻患者临床分离耶尔森菌的分布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 2017-2021年, 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国家级主动监测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和盐城市东台市, 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 进行耶尔森菌菌株分离;同时, 收集全省哨点医院疑似耶尔森菌菌株。提取分离菌株DNA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 并上传至EnteroBase数据库进行耶尔森菌种型鉴定, 原始数据经清洁和处理后进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病原菌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扫描5种毒力基因(ail、ystA、ystB、yadA、virF)携带情况, 同时构建K-mer树并进行基因组特征分析。结果 2017-2021年, 共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058份, 经分离鉴定, 得到57株耶尔森菌;同时, 通过哨点医院收集到2株耶尔森菌。经EnteroBase数据库比对, 51株菌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4株菌为Yersinia proxima, 阿利克西奇耶尔森菌、马赛耶尔森菌、中间耶尔森菌及Yersinia canariae各1株。16S rRNA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 本地家畜来源的EPEC均为非典型EPEC(aEPEC),其血清型多样,携带多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有9种ST型且具有区域性流行特征,eae基因包含有5种亚型,β1为优势亚型,其在腹泻病人中也最为常见。结论 aEPEC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应在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工作中,加强对家畜粪便及养殖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江苏地区间不同来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  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江苏地区各类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对分离株进行9类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与抗菌药物抗性基因数据库(CARD)比对,对基因组中的耐药基因进行扫描分析。  结果  2018—2021年江苏省共采集各类标本6 414份,共鉴定出1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为2.06%,其中47株菌分离自腹泻患者。 药敏分析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均耐药,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全部敏感。 对其他12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的程度的耐药(3.79%~38.64%)。 共发现42种药物非敏感表型,66.02%(87/132)的菌株对3类以上抗菌药物非敏感。 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菌株共携带8类16种耐药基因,分别是?-内酰胺酶基因blaA、blaB和blaOXA-10;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aad和aph;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酰胺醇类耐药基因floR、cmlA和cat;磺胺类耐药基因dfrA、qac和sul、链阳菌素类耐药基因vatF和利福霉素类耐药基因arr,携带率范围为0.76%~96.97%。 其中32.58%的菌株发生了GYRA 83位氨基酸的突变,介导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 耐药严重的菌株PIN-YC-2019139携带一个由11个耐药基因和多个转移元件组成的耐药基因簇,提示可移动元件介导了耐药性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株间的转移。  结论  2018—2021年江苏省监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药情况严重,获得性耐药基因的获得和固有基因的突变导致菌株呈现多种药物非敏感谱。 耐药基因和可移动元件的嵌合是耐药基因簇加速转移的潜在风险,提示应加强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警惕超级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6—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为丙肝防控提供线索依据。方法 搜集并整理2016—2022年苏州市丙肝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苏州市丙肝病例三间(时间、空间、人群)分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发病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2年苏州市累计发病2 777例,年均发病率3.1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苏州市丙肝发病无季节性,季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值=0.100)。苏州市主城区丙肝发病率高于非主城区,其中姑苏区丙肝发病数(540例)与发病率(8.11/10万)最高。男性年均发病率(3.27/10万)高于女性年均发病率(3.0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2,P=0.028);65~岁组年均发病率(5.08/10万)高于15~64岁组年均发病率(3.3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03,P<0.001)。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家务及待业人员(33.71%)、农民(19.81%)、工人(14.76%)、商业服务(13.90%)、离退人员(12.71%)。结论 2016—2022年苏州市丙肝发病率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