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对于心律失常病理生理基础的认识突飞猛进,并且推出了精密的心脏电生理检测手段,可对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进行定位,使得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律失常成为可能,今天射频导管消融心肌组织的方法已成为控制或根治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扑动(AFL)、心房颤动(AF)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等许多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线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菌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12年12月对21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开展无茵间歇导尿,首先评估患者,做好心理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对间歇导尿的认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间歇导尿计划;观察患者排尿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经2周~12周治疗,排尿功能重建16例、4例仍需间歇导尿、1例发生尿失禁;排尿功能重建患者中14例残余尿量在50-150mL,2例残余尿量100~200mL;4例仍需间歇导尿者10周时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无膀胱结石病例。结论间歇导尿是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的首选方法,且操作简单易学,患者及家属易掌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从患者跌倒时间、地点、后果、有无家属陪护、科内采取措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2例重复跌倒,计10人次。10人次中日间跌倒8人次,夜间2人次。步行时跌倒4人次,床边站立时跌倒5人次,轮椅上跌倒1人次。跌倒后头面部软组织损伤6人次。无人陪同情况下跌倒2人次。通过干预性的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与安全管理,半年来未发生跌倒事故。结论对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可以降低跌倒发病率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心房快速起搏所致家兔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奥美拉唑组、生理盐水+起搏组和奥美拉唑+起搏组。其中生理盐水+起搏组和奥美拉唑+起搏组,分别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奥美拉唑后,以最快的心房1∶1起搏频率(500~600次/min)行快速心房起搏3h,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0.5、1、1.5、2、2.5和3h测定基础刺激周长分别为200ms和150ms时右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并分析AERP的频率适应性。结果单纯注射生理盐水或奥美拉唑,AERP和其频率适应性无显著改变。心房快速起搏使生理盐水+起搏组的AERP200及AERP150较起搏前显著缩短(P<0.05),频率适应性的指标(AERP200-AERP150)/50ms显著缩短(P<0.01)。而奥美拉唑+起搏组的AERP和频率适应性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奥美拉唑对心房不应期无直接影响,但可有效防止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心房电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经腹部B超证实有或无脂肪肝且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61例,探讨NAFLD人群中冠心病发病情况及NAFLD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对入选人群进行年龄分层后分析显示,3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NAFLD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NAFLD组冠心病发病平均年龄较对照组提前。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冠心病无明显相关,与年龄、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尿酸等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30岁以上人群中NAFLD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合并NAFLD人群的冠心病发病年龄前移;但未发现NAFLD与冠心痛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正>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心脏康复的任务是针对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接受过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及健康管理方案,同时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心脏康复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冠心病(CHD)患者静息心率(RHR)达标情况。方法:选择717例已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CHD患者的早、中、晚RHR进行现况调查,计算其达标率。将早、中、晚RHR分别分为8组(≤50次/min,51~60次/min,61~70次/min,71~80次/min,81~90次/min,91~100次/min,101~110次/min,>110次/min),了解RHR的集中趋势。结果:冠心病患者早、中、晚RHR达标率分别为:10.2%、8.6%、12.7%,均不足15.0%;RHR均数分别为:(75.21±13.12)次/min(早)、(75.29±13.02)次/min(中)、(75.03±13.03)次/min(晚),RHR中位数分别为:73.26次/min(早)、74.34次/min(中)、71.83次/min(晚);早、中、晚RHR≤70次/min的CHD患者比例分别为:42.7%、38.1%、47.4%,均不足50.0%;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偏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达81.8%。结论:目前CHD患者RHR达标率低,心率控制不理想,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犬Bachmann束在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迷走性房颤)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刺激犬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并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对8只犬的Bachmann束经心外膜途径进行标测和消融,在主动脉根部后方,左、右心耳连线中点处射频消融完全阻断Bachmann束传导,消融Bachmann束前后分别测左、右心房有效不应期,Bachmann束传导,左、右房间传导时间,并用相同刺激方案诱发迷走性房颤,测量房颤波周长(AFCL),房颤诱发及持续时间,观察消融Bachmann束对迷走性房颤诱发及维持的影响。结果8只犬完成实验,均达到完全消融阻断Bachmann束传导,消融前后左、右心房之间传导显著延迟(P<0.01),左、右心房不应期无明显变化,消融后左、右心房及Bachmann束的AFCL较消融前延长(P<0.05),其中5只犬消融后高频刺激不能诱发出持续性房颤。结论本研究提示Bachmann束在犬迷走性房颤的维持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