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麦门冬汤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其曰:"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1].该方由麦冬、半夏、人参、大枣、粳米、甘草组成,具有润肺益胃,降逆下气之功,为治疗肺痿的主方.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3d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次/d,略稀,伴发热,体温38.8~40.5℃,无咳喘,流涕,呕吐,寒颤等其他不适。在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23.6×10^9/L,淋巴细胞(L)0.25,中性粒细胞(N)0.71,血小板(PLT)336×10^9/L,血红蛋白(m)118g/L,便常规未见异常。以“败血症”予“铃兰欣,喜炎平”静脉点滴,并口服“希刻劳”治疗3d,地塞米松静点1d,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3d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次/d,略稀,伴发热,体温38.8~40.5℃,无咳喘,流涕,呕吐,寒颤等其他不适。在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23.6&#215;10^9/L,淋巴细胞(L)0.25,中性粒细胞(N)0.71,血小板(PLT)336&#215;10^9/L,血红蛋白(m)118g/L,便常规未见异常。以“败血症”予“铃兰欣,喜炎平”静脉点滴,并口服“希刻劳”治疗3d,地塞米松静点1d,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 1岁半,因发热3 d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次/d,略稀,伴发热, 体温38.8~40.5 ℃, 无咳喘,流涕,呕吐,寒颤等其他不适.在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 23.6×109/L, 淋巴细胞(L) 0.25, 中性粒细胞(N) 0.71, 血小板(PLT) 336×109/L, 血红蛋白(Hb) 118 g/L, 便常规未见异常.以"败血症"予"铃兰欣,喜炎平"静脉点滴,并口服"希刻劳"治疗3 d, 地塞米松静点1 d, 无好转,输液过程中躯干,面部时有淡红色斑丘疹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减不换金正气散联合西药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运失健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加减不换金正气散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减不换金正气散汤联合西药益生菌及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运失健型厌食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麦门冬汤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其曰:"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1]。该方由麦冬、半夏、人参、大枣、粳米、甘草组成,具有润肺益胃,降逆下气之功,为治疗肺痿的主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1月~2009年1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71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协同治疗。结果两组比较,除退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外,止吐、止泻、纠正脱水和总病程时间皆差异有显著性,即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1月~2009年1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71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协同治疗。结果:两组比较,除退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止吐、止泻、纠正脱水和总病程时间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明代医家万全受《内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水不胜二火”的启示及丹溪学说的影响,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对后世探讨小儿生理病理及治疗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就“肝常有余”之说,浅述己见。  相似文献   
10.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病程较长,合并症较多,甚则可以致死,以往我们临床一般单纯采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及其它对症疗法,副作用多,疗效欠佳。近年来,临床应用双黄连粉针(哈尔滨市中药二厂生产规格每支60毫克)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