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16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的35份脑脊液中 IgG,IgA,IgM 和补体 C_3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 IgG 与蛋白总量(TP)之比值。结果表明,IgG,IgA 显著升高,IgG/TP 比值显著下降,其动态变化与病程相关,于发病第11~15d 最低。提示体液免疫的变化可以反映神经根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损害的程度。对其机理和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诱发电位对脑萎缩的诊断价值,本文分析了42例经CT 证实的脑萎缩病人的诱发电位表现。42例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1~70岁,平均40.62岁。其中癫痫患者22例,余为头晕、运动或感觉障碍患者。CT 表现广泛性脑萎缩22例,广泛性脑萎缩伴局灶性病变7例,局限性脑萎缩13例。结果发现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为80.49%(33/4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63.41%(26/41),视觉诱发电位(VEP)为52.17%(12/23),三项诱发电位的总异常率为95.23%,高于脑电图异常率(63.16%,24/3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体胃癌组织中Ezrin和CD。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8--2010年解放军161医院病理诊断为胃癌的手术标本64例(有50例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Ezrin和CD44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Ezrin在64例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9%,CD44的阳性表达率为65.6%;②Ezrin的表达与胃癌的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CD44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zfin与CD4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03,P〈0.05);③Ezrin(-)/CD44(-)联合表达中,浆膜层浸润率40%,淋巴结转移率26.7%。Ezrin(+)/CD44(+)联合表达中,浆膜层浸润率57.7%,淋巴结转移率61.5%。结论胃癌组织Ezrin增加与肿瘤细胞分化有关,并可调节CD44而影响胃癌细胞的黏附性。联合检测Ezrin和cD44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代影像学、电生理学、神经化学和免疫学技术等综合方法,对353例隐原性癫痫的病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120例行颅脑CT检查,发现可导致癫痫发作的各种器质性病变35例,占29.17%.8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SEP)与听觉诱发电位(AEP)检查,发现SEP和AEP异常分别为27例,占33.33%.分别对24例行脑脊液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BG)、5-羟吲哚乙酸(5-HIAA)和高香草酸(HV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MHBG、5-HIAA和HVA三项指标都有显著改变.100例行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_3、E玫瑰花环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查,结果均有明显改变.脑组织的器质性病变提示隐原性癫痫有其发病的组织学基础.脑诱发电位异常提示脑生物电活动的功能改变,它可由CT所见或难以分辨的脑组织病变所致,也可由局部脑组织代谢障碍所致.MHBG、5-HIAA和HVA的改变提示该病的发作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补体C_3的升高,提示该病的发作与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对1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检查和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网篮取石、网篮机械碎石后网篮或/和球囊取出结石碎片、球囊取石并球囊清理胆道;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或塑料支架置入引流等治疗。对诊断和治疗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ERCP检查发现结石显影120例,敏感性为93.8%,较腹部超声(BUS)检出率(80.5%)明显增高(P〈0.05)。插管成功率96.1%,一次性取石干净89例;68例次行EST后取石网篮取石,26例行网篮碎石后取石,22例行EST后取石球囊取石,7例先行ENBD后择期取石。取石后行ENBD 14例次,行塑料支架植入引流术2例。平均住院(5.8±1.1)d,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经复查结石均取尽。ERCP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15.4%),其中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4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电解质紊乱2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内科保守疗法治愈。随访发现结石复发1例,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ERCP及其相关技术是胆总管结石安全、微创、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225例癫痫大发作患者,CT异常率43.59%,脑电图异常率86.22%,痫波检出率47.56%。15岁以前起病组,脑电图异常率(94.34%)和痫波检出率(63.21%)明显高于15岁以后起病组(分别为78.99%和33.61%);而CT异常率前者(31.13%)显著低于后者(54.62%);患病年龄≤15岁组,痫波检出率(71.88%)显著高于15岁以后起病组(38.51%)。提示对15岁以后起病者应重视CT检查,而脑电图对儿童患者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肝、胆、胰腺疾病中的广泛应用,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也日益明显,其发病率约为5%~7%[1],严重影响了该项技术的临床疗效。如何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是医务工作者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为75.2%,诊断明确率远远超过B超与CT,有62.4%的入选者采用了治疗性ERCP,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结论 ERCP在诊断与治疗胆胰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为PE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896例ERCP患者,分为PEP组(n=285)及无PEP组(n=1 161),对比分析两组各相关危险因素,涉及患者因素、操作因素及术者因素。结果患者因素中女性、年龄(小于60岁)、胰腺炎病史、无胆总管结石、疑有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易并发PEP(P〈0.05);而有无胆红素增高、胆总管直径过小(小于0.4 cm)、有无壶腹部憩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与PEP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操作因素中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患者在PEP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PEP组(P〈0.05);而治疗性或诊断性ERCP、Odd i括约肌测压术、胆道括约肌切开术患者在两组中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术者操作例数少、操作时间长、插管困难或失败与PEP的发生相关(P〈0.05);而ERCP操作失败与PEP无关(P〉0.05)。结论年龄小于60岁的女性,且有胰腺炎病史和疑有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差、术者熟练性差、插管困难等是PE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