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药物性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此类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眼压:入院时的眼压43.38~81.78mmHg,平均为(51.66±5.46)mmHg;经治疗10—14d后,所有患者眼压均控制在25mmHg以内。随访12月后,2例长期局部点眼药眼压一直维持在20mmHg左右,其他采用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有6例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0rainHg以内;3例眼压在21—25minHg,给予局部点B-受体阻滞剂,眼压控制在20minHg以内,1例眼压失控而再次手术,最终失明;②视力:治疗前12例最佳矫正视力为1m光感至0.3,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1—0.8。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这类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都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用毛果芸香碱眼压增高,用眼压下降,积极治疗可恢复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远期疗效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方法65例(86眼)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同期46例(50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手术后两组早期的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渗漏性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和远期的眼压控制效果。结果一年后的平均眼压,A组(17.3±6.41)mm Hg,B组(16.6±9.11)mm Hg,1年后两组间平均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浅前房A组11例(11眼),B组14例(14眼),浅前房发生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未发生脉络膜脱离,B组发生3例(3眼),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和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地控制术后早期并发症,远期控制眼压效果与传统小梁切除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1年12月-2006年4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4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房角镜情况:房角结构全部可见13眼,可以看到巩膜突25眼,只能看到全部小梁和光切线移位9眼。②首次就诊确诊16眼,误诊31眼。误诊情况如下: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4眼,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的9眼,误诊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4眼,已行周边虹膜切除后残余性青光眼4眼。③有急性发作者17眼,没有急性发作者30眼。④入院时的眼压平均为(49.54±4.48)mmHg,随访2年后的平均眼压为(16.25±4.86)mmHg,均没有用药。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的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具有窄房角,眼压升高时小梁网开放;可以有急性发作,容易误诊;临床的确诊要靠房角镜检查;要按开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