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和患者接受,操作简便,解剖分离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在国外已作为日间手术被推广.日间手术是患者当日住院、当日手术和当日出院的一种治疗模式,其起源于英国,1909年英国医生做了第一例日间手术,其后欧美国家日间手术亦很快得以发展,其特点是治疗过程快捷而安全.北京友谊医院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以日间手术形式治疗腹股沟疝、股疝95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脾脏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的低度恶性的小B细胞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的一种,较少见,大约占各类淋巴瘤的1%,常表现为脾的实性肿大,该病容易累及多个脏器,特别是骨髓,病程发展相对缓慢,但部分病人可呈侵袭性生长,发展迅速。该病如能早期发现,并行脾切除术,预后较好。我们最近诊治了1例脾脏非霍奇金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的病人,并就该病的特点及治疗进行了文献复习和讨论,现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病人李××,女,38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2个月余就诊。体检:脾脏明显肿大,肋下11 cm,无压痛,肝脏肋下、剑突下均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  相似文献   
3.
1 病历简介 病人男,76岁.因"发现甲状腺肿物半个月"于2005-09-28入院.病人人院2年前体检发现左侧甲状腺体积稍大,无任何不适,未予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微创组(50例)和开腹组(45例),微创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石复发率虽低于开腹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5岁,自幼生活在北京,无疫区生活史.长期生食瓜果蔬菜.入院前数日直肠指诊发现"直肠肿物".腹部查体及肛门外观无异常,直肠指诊触及1个直径约1 cm质硬肿物,表面光滑,无触痛,固定于黏膜下,无出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4.10×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1.5%,嗜酸粒细胞绝对值:0.06×109/L[正常范围:(0.05~0.5)×109/L],超敏感C反应蛋白:14.38 mg/L(正常范围:0~5mg/L).便常规无异常,潜血试验阴性.肠镜检查:直肠近齿状线黏膜皱襞隆起(图1).超声检查示:肿物位于固有肌层,低回声,回声均匀,黏膜层完整.取截石位,用三叶钳撑开肛门,见5点钟方向,齿状线近心端约0.5cm处直肠黏膜隆起,表面光滑,质硬,触之不出血,周围肠壁弹性好,黏膜无紊乱.于肿物周围切至肌层,将肿物及周围直肠组织切除,肿物大小约1.2 cm ×0.8 cm.病理报告:肠壁肌层肉芽组织及嗜酸细胞脓肿形成,中央可见穿凿样腔隙,小灶内可见虫卵样结构(图2).于北京市热带病研究所进行便检、镜检及碘染色镜检,可见阿米巴包囊,直径约6~8μm,考虑微小内蜒阿米巴.患者无腹痛、腹泻等症状,未予进一步治疗.3个月后复查肠镜,未见肿物,便检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CD治疗5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开腹手术引流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及引流液体细菌培养情况,检测并比较术前、术后7 d的炎症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9.6%,低于对照组的81.4%(χ2=0.394,P=0.530);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或放弃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PCT、TNF-α、IL-8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PCT、TNF-α、IL-8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引流液体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治疗ASP合并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实验室指标,利于术后胰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毫米波治疗对高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镇痛及减少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老年病房)综合外科行腹股沟疝手术患者63例(单侧腹股沟疝70侧)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5岁,根据是否行毫米波治疗将患者分为毫米波组28侧,对照组42侧;根据患者术后切口周围是否出现血清肿分为无血清肿组33侧和血清肿组37侧。测定术后6 、12 h、1、2、3、7 d患者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1、2、3、7 d运动状态VAS评分。观察患者术后切口周围有无血清肿出现。 结果静息状态下,术后6、12 h、1 d,毫米波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7 d,毫米波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状态下,术后1 d,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3、7 d,毫米波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毫米波组血清肿发生率(21.4%)显著低于对照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3,P=0.006)。无血清肿组患者VAS评分平均值为(2.57±0.56)分,血清肿组为(3.23±0.68)分,无血清肿组患者VAS评分平均值显著低于血清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8,P=0.006)。 结论高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应用毫米波治疗可以增加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Ⅱ期和ⅢA期(仅指T3N1M0)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评价新辅助化疗在Ⅱ、ⅢA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初步探讨肿瘤大小与病理完全缓解的关系;初步分析新辅助化疗的应用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可手术乳腺癌临床病例共408例,分为A组(新辅助化疗组)及B组(对照组),A组Ⅱ期106例、ⅢA期112例,B组Ⅱ期92例、ⅢA期98例,A组应用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随后进行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放疗.B组不做任何形式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术和术后其他治疗与A组相同,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术式选择、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 A组Ⅱ期可保乳率由23.6%提高到49.1% (P=0.000),两组Ⅱ期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39、0.858);A组ⅢA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59.8%)和无瘤生存率(51.8%),均高于B组(35.7%、27.6%)(P=0.000、0.000);3年局部复发转移率A组(7.9%)低于B组(18.4%)(P<0.05);肿瘤小于3.0 cm易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 =0.001),预后情况好(P=0.000).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Ⅱ、ⅢA期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保乳率、降低局部复发转移率;可提高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新辅助化疗能达到临床和病理完全缓解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更高;肿瘤大小是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因素,病灶小易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前入路开放式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技术,在952例日间手术患者的应用经验和体会,并阐明其与传统手术、无张力疝修补住院手术相比的优点.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采用局部麻醉、无张力、日间手术的形式,治疗腹股沟疝、股疝共952例,并与传统手术、无张力修补住院手术在各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全部治愈,术中、术后痛苦小,所有患者术后仅应用少量口服镇痛药,无尿潴留,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结束2 h后即可出院回家,术后随访18个月,仅2例复发.结论 (1)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指征的更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与无张力修补住院手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2)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5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诊断率:B超为28.6%(10/35),CT为44.4%(12/27),MRI为70%(7/10).28例行手术治疗,并为术后病理确诊,其中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囊腺癌7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获得随访23例:胰腺囊腺瘤术后5年存活率为62.5%(5/8),无复发病例;胰腺囊腺癌完整切除者最长存活5年8个月,未能完整切除者最长存活6个月;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均健在,最长已存活4年.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CT及MRI对本病的诊断帮助较大.外科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加强各科医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早发现、恰当的手术方法,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