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表之邪能通过发汗、疏表、解肌等手段而得以祛除,使肌体营卫调和、气血畅行的治疗方法,谓之汗法。汗法为八法之首,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记载“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然因病邪有异、兼夹不同、体质悬殊,虽属表证,但有表虚、表实、兼饮、兼热之辨,故临证之际,不可因区区表证而忽视之。  相似文献   
2.
痛风性关节炎是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骨或滑膜沉积所引起的急性关节炎。近5年来,我们运用中药联合西药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与单用西药组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秦来昌  王广达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36-1936
笔者应用患侧外涂鳝血配合口服中药治疗面神经炎81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58例带状疱疹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率91.4%,总有效率100%。结论:说明中西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口服中药止痒汤,治疗组在口服中药止痒汤的同时进行穴位注射。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痊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皮肤瘙痒症有疗效高、起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0.5g,4次/d,并给予其他的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总有效率80.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另一组为西药美洛西康、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两组观察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病例156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穴位注射组80例,对照组76例。两组均给予阿昔洛韦片口服,外用紫草油,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醋酸波尼松、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在皮损周围选取阿是穴,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1疗程的治愈率分别为81.25%,42.1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5);2疗程时治愈率分别为95.00%,71.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5)。结论本疗法安全,起效快,操作简单,1-5次即可止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体表之邪能通过发汗、疏表、解肌等手段而得以祛除,使肌体营卫调和、气血畅行的治疗方法,谓之汗法。汗法为八法之首,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记载:“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然因病邪有异、兼夹不同、体质悬殊,虽属表证,但有表虚、表实、兼饮、兼热之  相似文献   
10.
秦来昌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203-1204
正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名方,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八味药组成。具有温中而不伤阴,干补而不呆滞之效[1],为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而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