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T细胞、粒细胞嵌合体的动态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的法医试剂进行条件优化,间隔短时间抽取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清髓性PBSCT,4例非清髓性PBSCT)的外周血样,STR—PCR定量分析T细胞和粒细胞的嵌合体,并观察其对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导作用。结果:STR—PCR定量分析嵌合体的敏感性为5%,并具高度可重复性。清髓性PBSCT后10d( 10d),5/5例患者的粒细胞迅速演变为完全供者嵌合体(CDC), 14d,4,/5例患者的T细胞获得CDC。非清髓性PBSCT, 7~ 14d,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速度快于粒细胞;随后,供者粒细胞的比例突然增加,并迅速获得CDC,T细胞的植入却渐缓慢,最后,T细胞取得CDC的时间迟于粒细胞。依据供者T细胞信号的植入程度,及时调整非清髓性PBSCT后环孢素A(CsA)的用量,移植早期T细胞即获CDC,随访2~16个月,T细胞和粒细胞均呈稳定的供者植入状态。结论:供者T细胞的完全植入迟于粒细胞.动态监测T细胞嵌合体,可能有助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含有的5q-复杂核型骨髓病态及非病态造血细胞的克隆来源。方法:对1例含有5q-复杂核型的MDS患者及4例核型正常的缺铁性贫血者(对照组)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Wright-Giemsa染色,并行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统计其病态和非病态造血细胞的荧光信号。结果:MDS患者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者占85.9%,在非病态造血细胞中源于异常克隆者占35.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DS非病态造血细胞中,在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依次为71.4%、53.3%、26.3%和11.8%;在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的比例依次为66.7%、46.2%、33.3%和15.8%。异常克隆在非病态造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各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S病态造血细胞中来源于异常克隆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病态造血细胞。在红系、粒系非病态细胞中,随着细胞分化成熟,异常克隆细胞的比例降低,提示异常克隆细胞成熟分化受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抗HLA抗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被排斥、疾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方法20例allo—HSCT患者在移植前与移植后1、3、6个月动态检测抗HLA抗体。结果移植前抗HLA抗体≥30%与〈30%的患者发生原发植入失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成功植入的17例患者中,移植前和(或)移植后抗HLA抗体I〉30%的5例患者均发生移植物被排斥或疾病复发,而抗HLA抗体均〈30%的12例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移植后抗HLA抗体呈动态升高的3例患者均在植入后且抗HLA抗体〉130%时发生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而呈动态降低的5例患者仅有1例在植入后发生移植物被排斥。移植前和(或)移植后抗HLA抗体≥30%的5例患者均未发生GVHD;而抗HLA抗体〈30%的12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急性和(或)慢性GVHD,发生率7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对allo.HSCT受者在移植前、后动态检测抗HLA抗体有助于预测移植物被排斥、疾病复发与GVHD的发生,抗HLA抗体〉130%或呈动态升高者继发植入失败或疾病复发的发生率高,而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方法:10例MDS患者中位年龄44岁,MDS-难治性贫血(RA)1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危-Ⅰ],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RCMD)5例(IPSS中危-Ⅰ4例,中危-Ⅱ1例),MDS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均为IPSS高危)。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完全相合同胞移植7例,HLA匹配无关供者移植3例。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8~10mg/kg、氟达拉滨90~150mg/m2及全身照射2~3Gy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和麦考酚酸酯。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检测采用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方法,对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粒细胞进行动态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都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0~29)d。10例患者中8例发生急性GVHD,其中仅1例患者发生Ⅳ度急性GVHD,其余患者为Ⅰ度。中位随访22(3.6~70)个月,5例发生慢性GVHD。2例患者死亡,均在移植前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余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至今,血细胞数恢复正常,中位生存时间为27(15~70)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79%。结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DS或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需要进行嵌合体的密切监测,根据供受者嵌合比例,尤其是T淋巴细胞嵌合比例给予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比较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细胞嵌合状态监测中的意义。对38例接受异性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用STR—PCR和FISH定量测定移植后14、28天和3个月的骨髓或外周血细胞嵌合状态。结果表明,14天时STR—PCR和FISH同时检测的30例中分别有14例和8例达到完全嵌合(CC,P〉0.05)。28天时两者同时检测的31例中分别有26例和15例达到CC(P〈0.01)。3个月时两种方法共同监测的24例中分别有22例和17例达到CC(P〉0.05)。连续监测3个月以上的28例患者中14倒发生移植物被排斥或复发,其中9例由FISH首先检出(P〈0.05)。结论:FISH检测比STR—PCR更为准确地反映移植早期造血细胞嵌合状态,有助于监测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加趋势,且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为主.老年AML有独特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不良的细胞类型比率高,如M5、M6;不良的染色体核型;不良的细胞表型表达(CD34^+)比率高;耐药基因(MDR1)的过度表达等,并且基础疾病多,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使其对化疗耐受性差;老年AML继发性者多,尤其是治疗相关白血病和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者比例增加.本文旨在深入对老年AML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的认识,加强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克隆与细胞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细胞遗传学异常逐渐成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分型、预后判断的要素之一,血细胞发育异常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仍然是诊断MDS的一个必要条件,无论是FAB分型还是WHO分型都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进行的[1].MDS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已日益清晰,但是MDS异常克隆与造血细胞形态改变的关系仍不清楚.我们应用标尺定位Wright-Giemsa染色的骨髓细胞涂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探讨MDS异常克隆与细胞形态(病态造血细胞与非病态造血细胞)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对1例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为1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史患者,女性,66岁。因胸闷、气促1个月,发现贫血2周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7/11 k Pa,神清,贫血貌,心肺无殊,胸骨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明显肿大。1.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53.44×109/L,红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9.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实验以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活力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活力,并计算出mAST/AST的比值。100名对照组AST总活力为25.89±11.56IU/L,mAST活力为10.92±5.42IU/L,计算得mAST/AST为0.42±0.04。经统计学处理,得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之间mAST绝对值有显著差异(P<0.05),而三病种的mAST/AST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mAST与肝细胞损伤有一定联系,但其测定的价值并未高于AST总活力的测定。mAST作为一项随访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Kasumi-1细胞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研究随后出现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并用电穿孔方法将AML1-ETO siRNA转染Kasumi-1细胞,以非特异性的siRNA转染细胞作阴性对照;电转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载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绿色荧光以确定电转效率;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ML1-ETO siRNA的抑制效应;并应用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碘化丙锭(PI)法测定细胞周期DNA含量.结果 电转增强EGFP的转染效率可达44.5%;电转AML1-ETO siRNA可以有效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电转AML1-ETO siRNA 72 h后细胞增殖率[(47.90±0.02)%]低于对照组[(66.90±0.08)%](P<0.05);PI染色显示AML1-ETO siRNA转染细胞72 h后,G1期细胞比例为38.3%,对照组为31.6%,而处于G2/M期细胞分别为1.8%和2.4%.结论 化学合成的特异性siRNA能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siRNA介导的AML1-ETo融合蛋白表达减少阻滞Kasnmi-1细胞在G1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