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典型肾结核的诊断。方法:对22例非典型肾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2例非典型肾结核患者通过结合病史及体检并选用必要的辅助检查均得以诊断。结论:通过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并辅以正确的辅助检查可以提高非典型肾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以体质量为基础剂量的泼尼松治疗NS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筛选患者,所选患者均接受泼尼松2mg/(kg d),以60mg/(m2 d)为参照剂量。比较患者治疗剂量与参照剂量之间的剂量差异及相对剂量不足百分比(RUP)。结果共有87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6±3.1)岁,平均体质量为(23.7±12.5)kg,平均体表面积为(0.73±0.27)m2。平均剂量差异为(4.7±3.1)mg,RUP为(11.7±9.4)%。66例激素敏感型患者中,有8(12.1%)例无复发,20(30.3%)例不经常复发,38(57.6%)例频繁复发。较少复发和频繁复发患者之间的剂量差异和RUP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体质量为基础剂量的泼尼松治疗NS患者不影响其初治反应和后续病程,但增加了频繁复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浅表性膀胱癌96例患者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吡柔比星膀胱化疗灌注2年。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较对照(P<0. 05)。结论经尿道2μm钬激光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院外科1984年~2002年共收治各类腹股沟疝3200余例,其中900余例为小儿腹股沟疝(特指7岁以下小儿),均经手术治疗,有完整病例资料并随访1年-10年的267例,分别实施经腹股沟或经腹腔修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秦大勇 《临床医学》2007,27(8):31-32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8例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58岁。综合运用尿脱落细胞学、B超、CT、静脉尿路造影,输尿管镜检查,使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并行手术治疗。结果随诊18例,随诊时间6个月~5年,存活16例,死亡2例,肿瘤复发4例。结论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率必须结合病史,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患侧肾、输尿管和膀胱正常切除仍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基本方法。术后定期膀胱腔内灌注化疗,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应激情况下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等粘膜发生糜烂、溃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但不同于常见的消化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现总结我院外科近5年仃完整病历的24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它丁在胰腺炎(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52例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组比较。结果:使用乌司丁的患者疗效好于未使用者。结论:乌司它丁是治疗胰腺炎的一种有效药。乌司它丁(Ulinastatin)用于急性胰腺炎和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已有数年,作为基层医院,在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类药物较难得到的情况下,乌司它丁被广泛用于各类胰腺炎的治疗。在此特总结1996年以来本院收治的各类胰腺炎病人的治疗情况,以评估其对各类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秦大勇  王志新 《现代医学》2012,40(2):145-148
目的:评估男性发热性尿路感染(FUTI)患者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患者临床表现及尿细菌涂片检查确诊的大肠杆菌感染的FUTI患者123例,采集患者清洁中段尿或经膀胱穿刺获取尿液标本,进行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大肠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反应,并评估与大肠杆菌耐药性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34%的大肠杆菌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且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尤其是对阿莫西林(P<0.001)和复方新诺明(P<0.001)。大肠杆菌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年龄、既往尿路感染史、尿道异常、既往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氟喹诺酮类)、卫生保健相关的尿路感染(HA-UTI)等因素有关,其中HA-UTI(OR 4.34,95%CI 1.62~12.13,P<0.001)、既往尿路感染史(OR 6.27,95%CI 2.71~15.32,P<0.001)、既往使用氟喹诺酮史(OR 14.37,95%CI 2.14~73.26,P<0.001)是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FUTI患者的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对其他抗生素也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尤其是对阿莫西林和复方新诺明;HA-UTI、既往尿路感染史和既往使用氟喹诺酮类是男性FUTI患者大肠杆菌耐药的高危因素,因此,应避免在男性FUTI患者中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10.
秦大勇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15-1216
目的评估维生素A在预防儿童急性肾盂肾炎后肾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挑选经临床及二巯基丁酸(DMSA)肾显像扫描确诊的急性肾盂肾炎的儿童进行临床试验研究,8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头孢曲松和维生素A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头孢曲松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与6个月后,进行DMSA肾显像扫描,并比较两组之间的肾瘢痕形成及肾损伤的程度。结果共有8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7:69)进入本研究,平均年龄为3.7±1.2岁,实验组维生素A的平均水平为67±21μg/dL,对照组为63±28μg/dL。实验前,两组间DMSA扫描肾损伤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DMSA扫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肾功能损伤及瘢痕形成的程度明显改善(P<0.01)。结论维生素A可减少肾盂肾炎肾损伤及瘢痕形成的程度,可用于儿童急性肾盂肾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