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2 7例心衰病人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5 5例 ,给予传统治疗心衰药物洋地黄、利尿剂及休息、低盐饮食、吸氧等治疗 ;治疗组 72例 ,在对照组病人用药的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 40ml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2组均连续用药 15天。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 91 7%,对照组 6 7 3%,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 2组自身对照 ,治疗后好转程度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CHF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与便秘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多导单囊肛管直肠功能测定仪对30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和肛管一直肠抑制阈值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舒张压降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_压、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及肛管一直肠抑制阈值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盆底失迟缓综合征患者的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信阳市1家医院、郑州市2家医院及驻马店市1家医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应激障碍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急性应激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急性应激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3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47.1±6.3)岁。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中专为主,占51.3%。居住地为乡镇者占63.0%。已婚占66.5%。临床分期Ⅰ期占47.0%,手术治疗者 占80.4%。积极应对方式346例,占54.7%,家庭关怀度良好481例,占76.1%。发生急性应激障碍197例,发生率为3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10)、文化水平越高(OR=0.661)、已婚(OR=0.595)、离异(OR=0.543)、丧偶(OR=0.543)、积极应对方式(OR=0.568)、家庭关怀度良好(OR=0.462)的乳腺癌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可能性较低,临床分期越高(OR=2.547)、手术(OR=1.745)、放疗(OR=1.844)、化疗(OR=1.982)的乳腺癌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可能性较高。结论 乳腺癌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受到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态、临床分期、手术、放疗、化疗、应对方式、家庭关怀度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其积极应对水平及家庭关怀度,减少乳腺癌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31例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并皮下气肿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 31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皮下气肿 ,探讨其发生与原发基础病变的关系及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和防治措施。方法  2 31例自发性气胸在首次胸腔穿刺时利用人工气胸器测定胸腔内压力以判断类型。 15 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观察合并皮下气肿例数及发生原因。结果  15 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 31例合并皮下气肿 ,占 2 0 .3%。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 2 0例 ,占 6 4 .5 %。而即往无慢性肺部疾患的特发性气胸合并皮下气肿 11例 ,占 35 .5 %。结论 原有慢性肺部疾患发生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时易合并皮下气肿 ,细致而周密的技术操作可有效的防止此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甘露醇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比较。方法:偏头痛病人47例,随机分为2组。甘露醇组24例(男性6例,女性18例,年龄40±s8a)。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40min滴完,qd,连用3~5d。氟桂利嗪组23例(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39±8a)。用氟桂利嗪胶囊2粒(5mg/粒),po,qd,用药3~5d。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96%(P>0.05)。2组用药后起效时间,甘露醇组是0.8±0.6d,氟桂利嗪组是1.5±0.8d,P<0.01。结论:2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近似,但甘露醇起效时间较氟桂利嗪迅速。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女,40岁,住院号308960。因腹胀、腹痛2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20天,于1987年5月6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与进食无关。伴有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渐弥漫至全腹。20天前出现恶心、呕吐,每日2~3次,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自发病以来进食减少,乏力,并有低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腹部逐日增大。在当地医院曾疑诊为“附件炎”、“阑尾炎”,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性 ,56岁 ,干部。因腹痛、黏液血性大便 5天于1 986年 1 0月 2 4日入院。近 5天患者左腹持续性隐痛 ,以左上腹为重 ,每天排 2~ 3次黏液血性大便 ,呈暗褐色 ,偶有水样大便 ,无里急后重感 ,体温不高 ,进食正常。体格检查 :T36 .4℃ ,P 68次 min ,BP 1 36 74mmHg(1mmHg =0 .1 33kPa)。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头颈正常 ,双肺呼吸音清 ,心脏无异常发现。腹部软 ,肝脾未触及 ,双肾区无叩击痛 ,左上腹有轻度触痛 ,触及 3cm× 3cm包块 ,肛门指诊 (- )。辅助检查 :Hb 1 32g L ,WBC 8.2× 1 0 9 L ,N 0 .76 ,L 0 .2 4 ,ESR 2 1mm …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行上肢不同部位在丙泊酚静脉注射时疼痛的比较性研究与预防。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447例,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实施上消化道内镜诊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肘正中静脉组(EI组)、桡静脉组(RI组)及手背静脉组(HI组),每组149例。EI组在无痛上消化道内窥镜诊疗下于肘正中静脉缓慢匀速注射丙泊酚注射液;采用同样方法对RI组与HI组注射,除常规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三组除记录麻醉药物用量和辅助用药情况,均需连续监测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内容。结果丙泊酚推注可使局部出现刺激性胀痛与放射性疼痛,HI组与RI组较EI组疼痛明显,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EI组局部疼痛减轻,但放射痛仍然存在。实施护理干预、缓慢诱导、匀速注射及复合利多卡因等预防注射痛效果明显。结论上肢不同部位丙泊酚静脉注射痛比较显示,肘正中静脉、桡静脉与手背静脉疼痛依次递增,采取复合利多卡因的方法则能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5月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偏头痛 10 7例 ,其中 49例为有发作先兆期病人 ,本文探讨偏头痛病人发作先兆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9例均系本院门诊病人 ,男 ,14例 ,女 3 5例 ,平均年龄 ( 4 0± 10 1)岁 ,男女之比 1:2 5。偏头痛诊断依据 :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有关偏头痛诊断标准[1] 。本组病人病史 :10~ 2 0年 ,每次头痛发作间隔时间 1~数月 ,发作持续时间 2 4~72h。全部病例均有较明显的前驱症状 ,如头部不适 ,嗜睡、烦燥等 ,继之出现视觉障碍、暗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脉络宁与倍他司汀合用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并以曲克芦丁作对照。方法:患有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病人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9±s7a)给予脉络宁30mL加倍他司汀500mL(20mg),静脉点滴。qd、14d为一个疗程。相同病人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8±6a)给予曲克芦丁400mg加生理盐水300mL,静脉点滴,qd.14d为一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脉络宁合用倍他司汀组的有效率为98%。曲克芦丁组为85%(P<0.05)。结论:脉络宁合用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作用优于曲克芦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