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4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骨细胞培养是对软骨细胞进行一系列病理生理研究的基础.传统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存在步骤烦琐、易污染等缺点.我们在进行体外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前期实验研究中,对传统的软骨细胞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为获得大量软骨细胞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镇痛效果,获得最佳的镇痛方案。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的82例单侧TKA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案进行围手术期镇痛治疗。对术后疼痛进行评分分析并观察并发症。结果两种镇痛方法均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率及功能康复效果取得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TKA围手术期采用积极的综合镇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方式恢复单侧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患肢长度后关节功能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将21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Crowe Ⅳ型DDH患者随机分为代偿长度组11例(转子下截骨后按照代偿法测得的双下肢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和绝对长度组10例(按照双下肢绝对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平均随访10年,比较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以翻修作为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假体生存率;根据症状及X线表现评价关节功能和假体松动情况。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0年。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主要的SF-36评分和假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偿长度组患者SF-36评分的“心理健康”项优于绝对长度组。10例出现聚乙烯磨损, 6例出现大转子区严重骨质疏松,3例骨溶解。5例翻修:1例感染、1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无菌性松动。结论 两种不同重建方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率无差异。绝对长度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低于代偿长度组,术后持续感觉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综合治疗中关节镜的作用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对45例反复急性发作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诊治,利用刮匙除去紧密附着在负重面关节软骨上的尿酸盐结晶,对充血、增生的滑膜及其附着的尿酸盐结晶不予特殊处理;修整剥脱的关节软骨及受侵蚀的半月板;用大量冲洗液冲洗关节腔,最后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及罗哌卡因等复合药物。术后抗炎镇痛,合理饮食调节及降尿酸治疗。结果 45例患者术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8例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痛风急性发作。17例患者有2~3次的急性发作,与饮食控制不良和未坚持降尿酸治疗或患有高三酰甘油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有关。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起效快、微创、效果显著的方法,关节内对软骨、滑膜尽量少的干预及复合镇痛药物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疼痛。但关节镜微创治疗仅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尚需要合理饮食调节、降酸等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长柄假体治疗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0例初次全髋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长柄假体予以翻修,其中初次置换股骨柄为骨水泥固定者4例,非骨水泥固定6例.结果 1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个月(12~67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87.6分.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8例骨长入稳定,2例纤维稳定,无假体松动和下沉,1例出现大腿痛,3例股骨近端出现应力遮挡.结论 广泛微孔涂层长柄非骨水泥假体治疗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很好地控制了骨折端轴向和旋转稳定性,且骨与假体有很好的骨整合,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假体的选择与手术操作技术对非肿瘤性肩关节损伤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4/2006-10在上海长征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扬州第一人民医院等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患者33例。肱骨急性近端粉碎性骨折28例:行单极人工肩关节置换术17例,双极人工肩关节置换术1例,全肩关节置换术3例。肱骨头缺血坏死2例、骨性关节炎3例,均行全肩关节置换术。术后9个月时22例患者参加随访,18个月时17例参加随访,30个月时5例参加随访。结果: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例肱骨假体留置过长致肩关节上举运动痛、静止不痛,翻修术后缓解。其余32例完全不疼。②术后患者上举85°~130°,平均(98.7±6.0)°,外旋17°~36°,平均(30.0±5.7)°。内旋75°~101°,平均(82.5±4.8)°。③患者假体置位较好,除1例肱骨假体未完全插入髓腔,翻修后正常。④材料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能:符合美国FDA及欧洲CE标准。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人工肩关节假体,术中假体固定方法的选择以及术后外固定材料的佩戴对肩袖功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守立  祝云利  陈宜  符培亮 《骨科》2011,2(2):111-114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改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各种晚期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方法。但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也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与髌股关节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是非感染因素所致翻修的主要原因,因伸膝装置不平衡导致的髌骨轨迹不良是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1996年10月~2006年10月回顾性研究1 216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年45例膝关节屈曲度<90°的患者做为实验组,45例膝关节屈曲度>90°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和美国麻醉分级(ASA)等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0.001)和术中(P=0.039)膝关节屈曲度与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髌骨低位与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呈明显相关性(P=0.001).[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合适的患者、术中仔细暴露、重建伸屈膝间隙、减少髌腱和伸膝装置的损伤、选择合适假体、保持良好的下肢力线和术后理疗等因素会明显减少膝关节僵硬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对478例在脊椎麻醉或者局部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局部麻醉186例(38.9%),脊椎麻醉292例(61.1%).局部麻醉患者用2%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局部及关节腔内注射,脊椎麻醉患者用0.75%布比卡因.对比以下指标:术中疼痛、患者及术者的满意度、术后疼痛、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 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组中,分别有94.1%(175/186)和98.3%(287/292)的患者术中未感觉到疼痛;两组中分别有93.0%(173/186例)和96.2%(281/292例)的患者表示对麻醉效果满意或者很满意;术后6 h内患者疼痛比较,局部麻醉组与脊椎麻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局部麻醉组与脊椎麻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局部麻醉组明显低于脊椎麻醉组(P〈0.05).结论 局部麻醉对于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麻醉方法,相比脊椎麻醉更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那些膝关节镜检查或者清理冲洗、游离体取出术甚至普通的半月板成形术均可采用局部麻醉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