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祁晓婷  苟荣 《吉林医学》2012,(34):7456-7457
目的:观察探讨尿有形成分、尿干化学和尿培养联合检测对于尿路感染的检验方法及效果,总结临床检验意义。方法:选取160例疑似尿路感染的尿液样本,按照检测方法分为四组,分别观察四组检测的结果,对比其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在灵敏度方面,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1),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在特异性方面,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2,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P>0.05),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P>0.05)。结论: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在尿路感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作为初诊筛查的有效手段,但最终确诊仍需要结合尿培养结果作参考,并对应进行药敏试验,以全面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漏诊,进而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AML患儿进行前瞻性分析和随访,并选择体检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ML患儿治疗前后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分析死亡与生存患儿临床资料间的差异,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究影响AM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ML患儿治疗前后血清GDF1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ML患儿血清GDF1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随访中发生全因死亡33例,死亡组治疗后血清GDF15水平、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发生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首疗程完全缓解(CR)率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治疗后血清GDF15、发生CNSL是AM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959、12.284,P=0.000、0.005),首疗程CR是AML患儿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HR=0.174,P=0.006)。治疗后血清GDF15预测AML患儿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发生CNSL及首疗程CR(Z=2.179、2.031,P=0.029、0.042),其最佳临界值为≥406.351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88%和69.23%。结论 AML患儿治疗后血清GDF15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患儿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在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2例疑为尿路感染(UTI)患者的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白细胞、酵母样真菌及细菌计数的结果,同时整理出这322例的细菌培养的鉴定结果,将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与之做比较分析。计算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对诊断UTI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评估参数,并评价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与定量细菌培养对诊断UTI的一致程度。结果 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阳性检出率为28.88%(93/322),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26.09%(84/322)2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0.743 1)。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判断筛选UTI信息的敏感度为72.54%(74/102),特异度为92.27%(203/220),阳性预测值为79.57%(74/93),阴性预测值为87.88%(203/231);UF-500i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得球杆状细菌散点图的分布情况与尿细菌培养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UTI信息"参数对诊断尿路感染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细菌培养为阴性的UTI患者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尿酸水平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PICU收治的247例患儿,根据患儿在PICU期间的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儿童死亡风险(PRISM)评分、GGT及尿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患儿PICU期间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247例患儿在PICU住院期间共出现31例死亡,死亡率为12.55%。死亡组的GGT、尿酸水平、PRISM评分及菌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尿酸水平及PRISM评分是患儿PICU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GGT、尿酸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67,95%CI 0.920~1.000)显著高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联合预测在评估PICU患儿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和94.91%。结论GGT、尿酸水平在评估患儿PICU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两者与PRISM评分联合预测患儿PICU死亡风险的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149例容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设为A组,按照再选取258例普通发生失血的患者设为B组,并分别按照输血量细分为A1、A2、A3和B1、B2、B3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A1与B1组术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除PLT外改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A1组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普通失血的患者输血量≥6U时和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输血量>3U时,可结合其临床表现,合理补充机采的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通过检测肝硬化、肝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探讨上述指标在不同肝病的凝血指标变化。方法应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130例肝硬化患者和150例肝癌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肝癌患者(P<0.05);PT和APT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肝癌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血浆T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Fbg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定期检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了解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倾向,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