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ret/PTC基因突变与超声、病理诊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关系。方法术前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体取材进行病理诊断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ret/PTC基因突变。结果在34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16例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ret/PTC基因突变(47%),其中8例为PTC-1基因突变(50%),2例PTC-2基因突变(12.5%),2例PCT-3基因突变(12.5%),3例PTC-1和PTC-2突变同时存在(18.75%),1例PTC-1和PTC-3突变同时存在(6.25%)。结论ret/PTC基因重组突变可存在于散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主要表现PTC-1型。应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突变的检测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立不同民族永生细胞株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立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永生细胞为基础,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细胞培养、冻存、复苏以及支原体检测等建立永生细胞株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建立3个民族永生细胞株;培养法和PCR法对细胞株进行支原体污染检测;染色体G显带及核型分析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民族B淋巴细胞永生细胞株,转化率分别为98%、86%和76%.对已建株保存的3个民族的永生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复苏成活率为100%.支原体污染检测均为阴性.染色体计数和G带分析显示,细胞株经早期传代培养后,仍然保持二倍体特征,未发现染色体结构畸变.结论本研究中传代培养、细胞冻存、细胞复苏和支原体污染防范等一整套技术过程是满足建库要求的.同时为大规模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进行相应的质量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本研究还对一些影响转化的因素和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10~2010-10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8例临床资料,35例行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结果随访3~6个月,保守治疗33例,治愈率93.9%(31/33),2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治疗35例,20例治愈,15例复发,再行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5例治愈,10例复发,2例行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1例治愈,1例堵管,堵管者与另8例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无手术指征者,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但需定期随诊;有手术指征且年龄大伴脑萎缩者,单纯钻孔引流术复发率较高,建议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淋巴结的转移方式及相关影响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甲状腺外科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3年期间行手术治疗的223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患者性别、年龄、术前TSH水平、肿瘤直径、是否为多灶、是否侵及甲状腺被膜及其周围组织、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肿瘤的T分期等因素与颈部不同区域的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发病灶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多发病灶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Ⅱ-Ⅳ区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常见区域,其中Ⅲ区转移率最高,达100%;当出现跳跃性转移时,Ⅱ-Ⅳ区是转移高发区域。结论对年龄〈45岁的PTC患者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如果患者同时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会显著降低;当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时,应加强术中对Ⅱ-Ⅳ区淋巴结的探查,尤其是Ⅲ区淋巴结;当可疑跳跃性转移出现时,Ⅱ-Ⅳ区淋巴结应是常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固体硅胶假体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用于单纯隆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年)文献数据库,收集所有相关使用生物材料隆鼻术的临床报告,进行Meta分析,以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硅胶假体外露率为3.4%,而膨体没有出现外露病例(P〈0.05);硅胶假体的感染率为2.3%,膨体的感染率1.8%,差异不显著(P〉0.05);硅胶假体的取出率为6.0%,显著高于膨体的取出率3.9%(P〈0.05)。结论生物材料为隆鼻术的发展带来了新进展,而膨体与硅胶假体各有优劣,应当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及需求作适应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移植器官不可避免要遭受一定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可引起术后早期移植物无功能,还可促进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影响远期效果。近来的研究表明,移植器官的存活不仅取决于移植物遭受的免疫攻击,其自身抗免疫损伤的能力同样重要。血红素氧合酵1(HO-1)通过拮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等作用可有效防止器官遭受免疫损伤。现就HO-1的生物学特性、细胞保护功能及其在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七地区居民饮酒现状及与慢性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省部分人群饮酒现状及其与慢性病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7个地区≥15岁居民采用面对面调查获得一般情况及饮酒行为资料,通过体检测得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结果调查对象饮酒率为22.4/(标化率为20.7/);男、女性饮酒率分别为46.3/,3.1/(标化率分别为44.3/,2.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2217.89,P<0.01);城市、农村饮酒率分别为22.5/,22.3/,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42.4/的饮酒者每天饮酒,45.9/的人饮白酒;居民开始饮酒平均年龄为(25.1±8.1)岁,戒酒平均年龄为(44.3±16.0)岁;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烟状况是饮酒的影响因素F饮酒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患病率高于不饮酒者,肥胖、向心性肥胖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低于不饮酒者。结论辽宁地区应普及饮酒危害的相关知识,以降低由饮酒引发的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掌握辽宁省克山病病情的消长趋势并探索其发生、发展规律,以巩固我省克山病达标成果。今年由省所直接指导,组成省、市、县三级联合监测小组,对全省克山病病区3市、4县进行了病情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内容与方法1.1 监测内容1.1.1 监测点的选择 我省克山病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区的清原、新宾、西丰和桓仁4县。按照《辽宁省克山病监测方案》要求,在清原、新宾、西丰3县各选择一个固定监测点和1~2个流动监测点,同时在非病区县铁岭县选择一个村屯(小白杨树村)作为外对照点,而在病区桓仁县选择2个非…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探讨颅内多发性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CT:临床症状及术中颅内压的情况综合判断决定治疗原则。结果:死亡7例,生活不能自理8例,能自理生活22例,轻工作30例。恢复正常工作57例。结论:颅内多发性血肿病情变化复杂,一旦有可疑情况应全面检查。治疗上首先清除重要的责任血肿,针对不同的CT、颅内压、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改进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方法回顾分析9例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行改良式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的病人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式第Ⅲ肝段肝内胆肠吻合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减黄效果好,胆漏少,系一种合理、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