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全麻过程中过度通气对麻醉深度即BIS值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对这40例患者在全麻过程中进行手术,并且过度通气使PETCO2由40 mm Hg降至25 mm Hg,在此过程中,了解患者脑电意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过度通气状态下,40例患者脑电图的α、δ-θ波相对功率以及NI数值都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全麻状态下进行过度通气,对患者的脑电意识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容易出现麻醉过深的情况,容易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损伤。因此,在全麻状态下对患者进行通气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适当的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02例,将这1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51例患者在手术后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进行镇痛,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不进行相应的镇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在患者术后的12 h,24 h,36 h和48 h内,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睡眠质量良好率为96.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睡眠质量良好率为78.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及其睡眠质量良好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ASAⅢ—Ⅳ级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硬膜外组(E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根据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以及心功能情况,酌情输红细胞悬液。观察各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同时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或P〈0.01)。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EA组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于CSEA组(P〈0.05)。EA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CSE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组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效果比EA组更好。  相似文献   
4.
5.
下肢骨折手术是骨科常见手术,术后疼痛的因素包括手术切口以及患肢的肿胀、肌筋膜的紧张、骨间的摩擦、骨膜的刺激等,手术后给予加压包扎也是增加疼痛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患者术后疼痛比较剧烈,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目前临床多采用0.2%罗哌卡因+0.005 %吗啡配伍进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但由于使用吗啡,多有一定程度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本文观察不同浓度单纯罗哌卡因应用于患者的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同罗哌卡因和吗啡配伍组相比较,以此来探讨单纯罗哌卡因用于术后镇痛的最佳浓度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血浆硫化氢(H2S)浓度的变化与子宫肌瘤的个数、最大直径以及子宫肌瘤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子宫附件检查的妇女400例,进行B超探查,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血浆H:S浓度;比较子宫肌瘤患者与健康非子宫肌瘤人群血浆H2S浓度的差异;并分析血浆H2S浓度与年龄、家族子宫肌瘤史、口服避孕药和多次人工流产等子宫肌瘤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非子宫肌瘤人群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血浆中H2S水平显著降低(P〈0.05);子宫肌瘤患者血浆中H2S浓度与肌瘤的个数、肌瘤的最大直径以及与子宫肌瘤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家族子宫肌瘤史、口服避孕药和多次人工流产等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的血浆H2S浓度低下,血浆H2S浓度的降低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全身麻醉手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4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入室后同时进行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记录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3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t3)、术毕(t4)、拔管时(t5)及出手术室时(t6)的CSI和BIS值(每个时点记录3组数据),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部位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各时点CSI和BIS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围术期麻醉深度变化,使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非去极化肌松药(NDMR)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骨骼肌松弛药.NDMR的药效学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结核病患者因其病理生理特点和患者长期服药治疗可引起肝功能及神经-肌肉系统受损,影响该类药物的阻滞时效.了解结核病患者NDMR的药效学特点,对该类患者围术期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Ⅱ~Ⅲ级,年龄81~106岁,具备能与正常人基本沟通能力的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手术结束前约30min经硬膜外导管给0.25%罗哌卡因5ml后连接自控镇痛输液泵,泵设置总量100ml,流量速度2ml/h,自控追加量2ml/次.自控间隔锁定时间为20min。测定术后4,8,12,24,36,48小时VAS,记录运动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运动恢复良好,无呼吸抑制、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恶心、呕吐发生。结论0.25%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HIV感染者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HIV感染患者行手术治疗79例,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选择全身麻醉(A组)、局部麻醉(含局部浸润麻醉及外周神经阻滞,B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组)。记录麻醉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及术毕(T3)各时点HR、MAP和SpO2及术前CD4+T细胞计数、手术切口类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其余2组高,ASA分级较其余2组低(P<0.01);B组麻醉时间较A组短,术后发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其他2组低(P<0.05或P<0.01)。与A组比较:B组T1-T3时点HR较快、MAP较高、SpO2较低;C组HR T1时点较快、T3时点较慢,T1-T3时点SpO2较低(P<0.05或P<0.01)。与C组比较:B组T2、T3时点HR较快,T1-T3时点MAP较高、SpO2较低(P<0.05或P<0.01)。结论 3种麻醉方式均可安全用于HIV感染患者,但全身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围术期生命体征较平稳,局部麻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