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2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科2004-01-2005-01成人水痘4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1例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认为本症的发生与术式、全身因素等有关,重要的是手术技术上的不当及手术时间长,在排除机械肠梗阻后.宜用保守治疗,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及水、电解质平衡及药物治疗,可以得到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下腹褐色带18年,左上肢褐色线十余年.无不适,未予诊治.近1年来上肢褐色线有淡化趋势.既往体健,曾有多发肾结石史及甲亢史.无长期口服避孕药及性激素类药物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性变化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银屑病患者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以及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硬度(TK值)、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红细胞压积(Hct)无明显差异(P>0.05)。银屑病组管袢模糊,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狭窄较多见,输入枝血管变细,输出枝血管增粗,管袢缩短;微血管血流速度缓慢,多呈粒流、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可见白色微小血栓;管袢周围视野极度模糊,袢顶渗出或出血,乳头呈浅波纹状或平坦;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分析,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其形态、流态、袢周等指标积分值以及综合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银屑病组ηb低切值、EAI、血沉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值及综合积分值均呈明显正相关(与流态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0.29、0.21;与综合积分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0.24、0.19;P均<0.01)。结论:微循环障碍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微循环改变的机理可能与血液粘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通透性增加有关。临床上采用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6例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斑秃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升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甲襞微循环血管襻清晰度下降、数目减少、管襻变短,血液流速较慢,以粒线流、粒流为多见.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斑秃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提示在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斑秃的同时应考虑联合应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报告 1例黑棘皮病伴发胃、食道低分化腺癌病例 ,患者皮损累及颈、腋、外生殖器、腹股沟等部位。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至胃体上段不规则隆起 ,取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系统检查未发现肿瘤全身转移征象。患者及家属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2岁,未婚。因间断必双膝踝关节肿痛,发热6年,再发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于1996年3月不明诱因出现右膝关节肿胀、疼痛,迅速波及左膝关节及双踝关节,疼痛以晨起时为得,活动后缓解,伴发热,无其他不适。在当地治疗1个月后痊愈。1999年夏季再次出现类似症状,并进行性加重。在当地中医院治疗半月余,效果差。自用中草药偏方薰洗约1个月,病情  相似文献   
8.
以结节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期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经局部淋巴结进入血液.引起皮肤黏膜、毛发、骨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程2年以内,常常表现为玫瑰疹、扁平湿疣等,结节性损害少见,现报告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1岁.因全身多发性结节3周,于2006年3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周双侧腋窝、乳头、腹股沟区、股内侧及胭窝等处出现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不伴发热、关节疼痛.追问病史,3个月前阴茎处曾出现溃疡,无痛感,未治疗,1个月左右自愈,未出现过全身红斑;有非婚性生活史.  相似文献   
9.
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和(或)雌二醇(E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的影响。应用吖啶橙(AO)染色法检测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与生理、病理浓度的DHEA和(或)E2培养48h的凋亡百分率。SLE患者PBMC凋亡率高于健康献血员(P<0.01)。不论生理或者病理浓度的E2对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无影响(P>0.05)。生理浓度的DHEA及DHEA+E2对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无影响(P>0.05),但可显著抑制SLE患者PBMC凋亡(P<0.05);病理浓度的DHEA及DHEA+E2可显著促进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P<0.05)。DHEA及DHEA+E2对PBMC凋亡的影响,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DHEA对SLE患者PBMC凋亡起重要作用;DHEA浓度降低可能导致凋亡加快。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血液粘度和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血液粘度和微循环变化的关系,以及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86例银屑病患者血清TC、TG、HDL-c、LDL-c、apoA I、apoB100和血液粘度等指标,观察甲襞微循环变化,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C、TG、LDL-c及apoB100显著升高,apoA I、HDL-c下降(P均<0.01)ηb、ηP、EAI、TK、ESR、血沉K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明显异常,其形态、流态、袢周等指标积分值以及综合积分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银屑病组η b与TC、LDL-c、TG、apoB100呈明显正相关;η P与TC、TG呈明显正相关,EAI、ESR与TC、TG呈明显正相关;TK与TC明显正相关(P均(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TC、TG、LDL-c及apoB100水平明显升高,造成红细胞膜成分改变,导致红细胞刚性增加、变形能力下降,引起血液粘度升高,造成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