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CV肝炎婴儿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垴在肝脏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IgO、IgA、IgM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NO采用终点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患儿血清中NO水平显著升高,IgG、ISA含量显著降低。恢复期和急性期相比,患儿血清中NO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IgG、IgM、IgA均有所升高,但除IgM外均较对照组低。在疾病变化过程中IgG、IgM、IgA的下降与NO的升高成负相关(P〈0.05).结论:NO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有关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病原及与部分生化指标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终点法及速率法进行生化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的病原分析:Ⅰ型副流感病毒(PIV)占24.5%,腺病毒(ADV)18.0%。柯萨奇B组病毒(CVB)占11.0%,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11.0%,乙脑病毒占9.0%,甲型流感病毒(IVA)占4.5%。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总蛋白与磷(phosphor,P)的含量有显著改变(P<0.05),且CHE的活性与总蛋白、P的含量有相关性,钙(Ca)及镁(Mg)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1)在已知的几种致病病毒中,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主要由PIV引起,其次是ADV、CVB、RSV。(2)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脑脊液中CHE的活性明显增高,提示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将会影响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3)不同病毒对脑脊液CHE的活性影响不同,在已知的几种病毒中CVB对CHE的活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IL-24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体内外表达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重组DNA技术构建IL-24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IL-24。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及空载体外转染HIC细胞,再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其表达,用MTT法检测HIC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小鼠皮下接种转染IL-24真核表达质粒或空载的B16细胞观察其体内致瘤性的变化。小鼠实体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pEGF-C1-IL-24转染HIC细胞后,LSCM可观察到其表达。IL-24基因转染的HIC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G2-M期细胞比例增高,细胞被阻滞在G2-M期。转染IL-24的B16细胞体外致瘤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IL-24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IL-2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受抑。瘤内注射pEGFP-C1-IL-24可抑制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瞿少刚  张秀萍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6):2910-2913
目的:探讨TM8区段在谷氨酸转运体GLT-1转运底物过程中所负功能。方法:将GLT-1的TM8区段的氨基酸残基(Thr460-Val483)分别突变为半胱氨酸,然后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突变体转运活性,巯基试剂MTSET对突变体转运活性的影响以及底物、抑制剂对MTSET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I463C、V467C及A468C对MTSET非常敏感;L465C、L466、V469C及W471C对MTSET敏感性稍弱。底物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7C、A468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而抑制剂TBOA则增强了MTSET的抑制效应;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9C、W471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但TBOA对MTSET的抑制效应没有影响。结论:在GLT-1转运底物的过程中,TM8参与了底物转运通道的组成,TM8对底物的结合与转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量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免疫球蛋白 G(Ig G)、免疫球蛋白 A(Ig A)、免疫球蛋 M(Ig M)、补体 C3、补体 C4和一氧化氮 (NO)水平 ,以了解各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Ig G、Ig A、Ig M、C3、C4速率散射比浊法。NO终点法。结果 急性期婴肝患儿血清中 Ig G,Ig A及 C3含量显著降低 ,NO水平显著升高 ;恢复期和急性期相比 ,患儿血清中 Ig G、Ig M、Ig A、C3各指标均有所升高 ,但除 Ig M外各指标均较正常对照低 ;NO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在疾病变化过程中Ig G、Ig M、Ig A的下降与 NO的升高呈负相关 (P<0 .0 5 )。C4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NO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有关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脑脊液胆碱酯酶 (CHE)的活性和血清抗体的关系 ,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采用终点法及速率法进行生化分析 ,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脑脊液中CHE的活性、蛋白与无机磷的含量有显著改变 (P <0 .0 5 )且CHE的活性与蛋白、无机磷的含量有相关性 ;患儿血清中I型副流感病毒(PIV)阳性率为 2 4 .5 % ,腺病毒 (ADV)为 18.0 % ,再次为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脑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结论 ①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脑脊液中CHE的活性明显增高 ,提示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将会影响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 ;②血清抗体不同 ,脑脊液CHE的活性升高不同。在所测的几种血清抗体中 ,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的患儿其CHE活性升高最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以利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将128例新生儿脐炎患儿作脐分泌物及血液病原菌分离以及药敏试验,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8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0株。新生儿脐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对苯唑青霉素、原始霉素、褐霉素、万古霉素等敏感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头孢噻甲羧肟、头孢甲氧噻吩、丁胺卡那霉素等敏感率较高。结论:统计和分析新生儿脐炎的细菌谱及药物敏感状况,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最早被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患者,监测它们主要用于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且两者联合其他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其对疗效的具体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为此我们研究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及其与化疗耐受次数的关系,从化疗耐受的角度初步探讨其对化疗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观察274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CA125水平、化疗耐受次数和其中110例患者血清CEA水平,计算患者CA125和CEA阳性率,并将化疗耐受次数与化疗前血清CA125、CEA水平用SPAA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部分晚期NSCLC患者CA125、CEA水平升高,且CA125阳性率(62.4%)高于CEA阳性率(40%);化疗前CA125水平对NSCLC化疗的耐受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NSCLC患者,CA125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其化疗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患者的化疗耐受,监测CA125比CEA更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化疗耐受评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IL-24融合蛋白对人小肠癌细胞(HIC)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用PCR从质粒TRAP-hIL-24中扩增人 IL-24 cDNA片段,并将该片段插入DGEX-KG 原核表达载体中,实现插入基因的融合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提取并纯化IL-24融合蛋白,以不同浓度与 HIC细胞共培养72 h,同时设立相应浓度梯度的GST蛋白组、HIC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孔,采用MTT法检测各组人小肠癌细胞的体外增殖结果:酶切结果证实,成功地构建了pGEX- KG-IL-24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 同预期值相一致,融合蛋白为Mr53 000,GST 蛋白为Mr29 000.IL-24融合蛋白以浓度依赖性的关系抑制HIC细胞的生长,并且在20和40 mg/L时的抑制率明显高于GST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KG- IL-24,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IL-24融合蛋白对HIC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IL-24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体内外表达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重组DNA技术构建IL-24真核表达质粒pEGFP-IL-24。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及空载体体外转染B16F0细胞后,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表达,用MTT法检测B16F0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用小鼠实体瘤模型研究基因转染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结果:pEGFP-IL-24转染B16F0细胞后,LSM可观察到其表达。IL-24基因转染的B16F0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转染IL-24的B16F0细胞体内致瘤率降低。结论:IL-2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受抑。IL-24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体内生长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