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评价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knowledge、万方、CHKI等中外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在脑出血早期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按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5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共1493例患者。Meta分析发现,剂量为40μg/kg的rFⅦa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血肿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P〈0.05),不良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为80μg/kg的rFⅦa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加量明显减少(P〈0.05),病死率、神经功能恢复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早期治疗中应用剂量为40μg/kg的rFⅦa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剂量为80μg/kg的rFⅦa治疗可减少血肿扩大发生,同时rFⅦ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开颅时关键孔的精确定位。方法选取干性颅骨15具和湿性头颅8具,在干性颅骨上确定颅骨内表面横窦下缘与乙状窦后缘交界处(PTSJ),于颅骨外表面确定其对应点即关键点(D),测量关键点与二腹肌沟最后点(A)的距离AD、与乳突尖(B)的距离BD、与星点(C)的距离CD;应用湿性头颅标本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干性颅骨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及观测。结果测量干性颅骨标本结果如下:AD:左侧(16.79±3.50)mm,右侧(14.82±2.96)mm;BD:左侧(33.98±3.87)mm,右侧(32.78±3.29)mm;CD:左侧(19.53±3.84)mm,右侧(22.59±4.08)mm;其中CD:左侧右侧,两侧差异显著(P=0.02)。测量湿性头颅标本结果如下:AD:左侧(16.09±2.97)mm,右侧(15.94±2.85)mm;BD:左侧(34.78±5.30)mm,右侧(33.92±4.97)mm;CD:左侧(22.08±4.37)mm,右侧(23.67±6.55)mm;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性颅骨标本与湿性头颅标本同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能够较好显露PTSJ,降低静脉窦损伤风险,为临床安全、准确、快速开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颞骨薄层CT扫描影像测量内耳道后壁及其相关结构,分析枕下乙状窦后微创锁孔入路内耳道后壁磨除的精确范围及量化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00例患者的正常颞骨薄层CT扫描影像。在外侧半规管层面测量,外侧半规管后脚最内侧点与颞骨岩部小脑面的最短距离(AB)、磨除颞骨岩部小脑面内耳道后壁的长度(BC)、磨除内耳道后壁前后径的长度(BD)、乙状窦前点至磨除内耳道后壁最后外侧点的长度(BG)、磨除内耳道后壁内外径的长度(CD),以及颞骨岩部小脑面与磨除内耳道后壁前后径的夹角(∠CBD)、磨除内耳道后壁的面积(△BCD)。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及左右侧间的差异;分析颞骨气化情况。结果 BG:男性左侧为(17.25±2.17)mm、右侧(16.30±2.77)mm;女性左侧为(17.20±2.00)mm,右侧(16.54±3.11)mm。BD:男性左侧为(6.41±0.88)mm,右侧(6.40±1.00)mm;女性左侧为(5.89±0.90)mm,右侧(6.20±1.30)mm。∠CBD:男性左侧为(47.99±9.00)°,右侧(44.71±7.20)°;女性左侧为(49.10±8.51)°,右侧(48.31±7.80)°。△CBD:男性左侧为(18.90±5.49)mm~2,右侧(18.62±6.90)mm~2;女性左侧为(16.12±5.21)mm~2,右侧(17.08±7.00)mm~2。男性左侧BG、CD、∠CBD均大于右侧(均P0.05);女性各测量指标左右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的右侧∠CBD明显小于女性,两侧△BCD均明显大于女性同侧(均P0.05)。结论颞骨薄层CT扫描可以精确定位及量化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中,内耳道后壁需磨除的范围。此方法简单实用,操作方便,有利于指导听神经瘤术中肿瘤的全切和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应用颅骨表面解剖标志指导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技术。 方法 从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15具颅骨标本和8具尸头标本,定位颅骨标本解剖标志点:二腹肌沟顶点、乳突尖、星点及关键点(横窦-乙状窦移形处相对应颅外标志点),研究颅骨解剖标志点间的关系,制定开颅技术,并将该开颅技术应用于28例患者,通过评估相关指标,评价此开颅技术的可行性。 结果 (1)解剖研究及尸头验证:关键点与二腹肌沟顶点距离左侧为(16.79±3.50) mm、右侧为(14.82±2.96) mm,关键点与星点距离左侧为(19.53±3.84) mm、右侧为(22.59±4.08) mm,关键点与乳突尖的距离左侧为(33.98±3.87) mm、右侧为(32.78±3.29) mm,关键点与星点的距离左、右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将开颅技术应用于8例尸头标本,均未出现静脉窦损伤。(2)临床应用:28例患者进行开颅技术验证,23例横窦乙状窦暴露充分,无钻孔所致静脉窦破损,平均开颅时间为(23.1±2.2) min,骨瓣1.8 cm×2.0 cm,骨窗直径2.0~2.5 cm,术中骨瓣复位。 结论 以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为基线,过二腹肌沟顶点作基线的垂直线,在垂直线上定位二腹肌沟顶点上方14 mm(左侧)/12 mm(右侧)的点,确定此处为钻孔骨孔中心点并形成骨孔,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区显露,避免静脉窦的损伤,为临床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应用颅骨表面解剖标志指导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技术。 方法 从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15具颅骨标本和8具尸头标本,定位颅骨标本解剖标志点:二腹肌沟顶点、乳突尖、星点及关键点(横窦-乙状窦移形处相对应颅外标志点),研究颅骨解剖标志点间的关系,制定开颅技术,并将该开颅技术应用于28例患者,通过评估相关指标,评价此开颅技术的可行性。 结果 (1)解剖研究及尸头验证:关键点与二腹肌沟顶点距离左侧为(16.79±3.50) mm、右侧为(14.82±2.96) mm,关键点与星点距离左侧为(19.53±3.84) mm、右侧为(22.59±4.08) mm,关键点与乳突尖的距离左侧为(33.98±3.87) mm、右侧为(32.78±3.29) mm,关键点与星点的距离左、右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将开颅技术应用于8例尸头标本,均未出现静脉窦损伤。(2)临床应用:28例患者进行开颅技术验证,23例横窦乙状窦暴露充分,无钻孔所致静脉窦破损,平均开颅时间为(23.1±2.2) min,骨瓣1.8 cm×2.0 cm,骨窗直径2.0~2.5 cm,术中骨瓣复位。 结论 以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为基线,过二腹肌沟顶点作基线的垂直线,在垂直线上定位二腹肌沟顶点上方14 mm(左侧)/12 mm(右侧)的点,确定此处为钻孔骨孔中心点并形成骨孔,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区显露,避免静脉窦的损伤,为临床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危险因素,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7年0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依据患者术后24h内是否并发手术区对侧硬膜外血肿分为观察组(并发手术区对侧硬膜外血肿)和对照组(未并发血肿),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手术区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45例,对照组4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昏迷状态、Babinski征阳性、合并脑挫伤、合并颅骨骨折、合并脑疝、术前中线偏移≥1cm、基底池受压、手术去除骨瓣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手术时间、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颅骨骨折、合并脑疝、中线偏移≥1cm、去除骨瓣、术后手术时间、GCS评分高低是颅脑外伤患者急诊颅内血肿清除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手术区对侧硬膜外血肿患者入院时通常为颅内占位效应明显且多合并颅骨骨折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中线偏移≥1cm、手术去除骨瓣、手术时机短、GCS评分低、TT时间延长是外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高危因素,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当更加注意预测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机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