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房室结慢径消融术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一例刘昌慧黄从新唐其柱陈芳盛利华患者男性,61岁,反复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18年,加重2月于1995年11月1日入我院行射频消融术。入院体检:血压18.62/10.64kPa(140/80mmHg),心率72bpm,...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6例曾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其Holter的缺血性ST段改变。结果:Holter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51.3%,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36.5%,特异性为82.5%。多支病变及严重狭窄的冠心病可提高Holter的敏感性。结论:Holter对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低,多支冠脉狭窄及严重可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T离散度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QT离散度 (QTd)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 ,记录 5 1例冠心病胸痛发作时 ,发作前、后的 12导联同步体表ECG ,测定并计算QTd、校正的QTd(QTcd)及ST段变化 ,判断有关指标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心绞痛 (AP)发作时QTd及ST段改变显著高于胸痛发作前、后的QTd及ST改变 (分别为 80 .1± 2 2 .4vs4 5 .8± 16 .2 ,4 7.8± 17.0 0ms ,P <0 .0 5 ;0 .12± 0 .0 0 8vs 0 .0 3± 0 .0 0 9,0 .0 2± 0 .0 0 7mV)。QTd增大至≥ 80ms、QTd增加≥ 5 0 %、QTd增加≥ 5 0 %兼≥ 80ms、ST段压低或抬高≥ 0 .1mV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性分别为 86 .2 7%、80 .39%、78.4 3%、5 2 .94 % ;特异性分别为 90 .70 %、79.0 7%、10 0 %、88.37%。结论 :AP发作时QTd显著增大 ,QTd的有关定量指标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良好指标 ,其中以QTd增加≥ 5 0 %兼≥ 80ms特异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 ,其发生原因诸多。体位相关性心律失常 ( Posture- relatedarrhythase)临床上并非少见 ,若不重视 ,常造成误诊漏诊。本文报道 15例体位相关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18~ 4 7岁。1.2 诊断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程度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血压控制不佳组 12 1例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并与 10 0例血压控制正常者对照 ,以探讨高血压病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控制不佳组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48.8%和 2 5 .6 % )明显高于高血压控制正常组 (2 0 .0 %和 14 .0 % )(P <0 .0 5 ) ;而两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又明显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P <0 .0 5 ) ,且随着病程的增加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高血压控制水平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早期积极控制高血压对减少心律失常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 血压病是人类常见病之一 ,也是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高血压性心房增大及心室肥大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我们对 12 1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 2 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年龄、心房心室肥大等因素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治高血压患者 12 1例 ,其中男 79例 ,女 4 2例 ,年龄 ( 31~ 81)岁 ,平均 ( 5 8.2± 9.5 )岁 ;收缩压 ( 14 5~ 2 10 )mmHg ,平均 ( 16 7± 2 1)mmHg ;舒张压 ( 90~ 130…  相似文献   
7.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现有床位252张。医院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属于蒙汉民族混居地区。2001年开展整体护理模式,次年紧跟患者护理需要开展了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2007年又将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护理健康教育。历经8年的不断更新完善,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在患者掌握情况调查信息反馈上,患者的了解、掌握程度及干预效果调查与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医院调查结果不一致,仅为20%~30%。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作体外反搏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同期作PTCA术未作体外反搏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病变血管形态学特征上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PTCA术后作体外反搏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再狭窄(RS),无一例发生死亡,对照组6例发生*S作第二次***A术,对照组2例被扩张血管塌陷导致死亡;反搏组3例前后心电国平板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对照组1例。本文意在探讨体外反搏对PTCA术后RS的意义,获可喜苗头,PT-CA术后作体外反搏治疗是预防PTCA术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2岁。因胸闷、心悸、乏力1月余疑为“病毒性心肌炎”、Ⅱ°房室传导阻滞(AVB)入院。平素身体健康,近期无感冒病史。体检:体温正常,血压16.9/10.4kPa。双肺无异常。心界不大,心脏听诊:立位律整,心率83次/分;坐位律齐,心率71次/分;卧位律不规则,心率48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正常。入院查血常规,血沉、抗“O”、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均正常。心电图(Ⅱ导联):卧位示Ⅱ°Ⅰ型AVB,坐位示Ⅰ°AVB,立位正常。诊断:体位依赖性AVB。经调节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糖尿病心率变异性(HRV)及 Q—T 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正常人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及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糖尿病组的各项 HRV 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Q—Td 显著增大(P 均<0.01);糖尿病组室性早搏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复杂性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患者室性发生与 HRV 各值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 HRV 及 Q—Td,可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