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针对目前小儿颅骨缺损的多种治疗观念及课题组前期研究提出的“滑行理论”,利用幼龄SD大鼠模型探究颅骨缺损及钛网修补后对其颅骨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周幼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OC)、颅骨缺损组(SD)和钛网修补组(TMR),术前排除组间差异,术后同环境下饲养至性成熟进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处死,测量体质量、颅骨径线、颅骨厚度、缺损内径和脑容积等指标。结果:术前体质量及颅骨径线显示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性成熟时体质量、颅骨径线、脑容积三组间均无差异(P>0.05),仅SOC组平均颅骨厚度较大(P<0.05);缺损内径方面SD组与TMR组无差异(P>0.05),且与术前相比均呈狭长形变;旷场实验中总路程、平均速度和静止时间及部分区域数据方面SD组与其他组有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第5天逃避潜伏期、首次穿越平台时间和目标象限时间占比等SD组与其他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颅骨缺损未行修补对幼龄大鼠颅骨的正常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可能影响其智力发育;钛网修补并不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院内公用电话机的细菌污染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本院各诊室主机及分机共21部公用电话机进行细菌学和免疫学监测,并随机对30名医护人员和30名就诊病人进行相关卫生知识调查。结果 21部电话机细菌污染情况严重,合格率仅为4.8%。30名医护人员和30名就诊病人均对相关卫生知识缺乏认识。结论 在将医院公用电话机消毒同院内感染知识教育纳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内容的同时,并建立和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采用超声检查判断肝内或肝外梗阻性黄疸,收效较好,现仅将资料较完整的46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6~65岁,多数在40~60岁发病。本组  相似文献   
4.
5.
先证者(Ⅲ3),女,49 岁.面部、颈部及前臂广泛分布棕褐色丘疹20 年,光照后皮损加重,于2010 年11 月12 日在我院就诊.无明显不适,患者平素体健,无其他疾病.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颈部及前臂广泛分布棕褐色角化性丘疹,边缘隆起,中央平坦(图1A、B),绿豆至黄豆大.掌跖、黏膜以及臀部等非暴露部位未见皮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用于手足口病(HFMD)短期预测的逆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为制定HFMD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构建BPNN模型,以我国内地HFMD 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月发病数资料训练模型,以2014年2—3月发病数检验模型,并对2014年4—9月的月发病数进行预测。结果采用训练完毕的模型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月发病数进行仿真预测,结果显示,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0.640 6%。以2014年2—3月发病数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出预测发病数分别为3.978 3、15.140 7万人,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1.814 7%。所有预测点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727 6%。采用BPNN模型对2014年4—9月的发病数进行预测,所得预测值经反归一化处理后分别为29.856 7、45.473 0、41.259 0、27.098 8、12.675 8、24.999 1万人。结论 BPNN对2014年4—9月的HFMD预测发病数变化趋势与2011—2013年同期的变化趋势吻合,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可以用来进行HFMD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血糖生成指数营养补充剂InZone对代谢综合征者血糖、血脂指标的作用.方法:31例处于代谢综合征前期者,对其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做任何干预,于饭前加服食品补充剂InZone.干预84 d,对受试者的血脂指标进行观测.分别于0 d、28 d、84 d测量其血脂的变化.结果:TC、HDL、LDL等血脂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采用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补充剂InZone与正常膳食混合后,可降低饮食的GI值、必需营养素得以且食物中营养素的配比合理,使人体血糖应答保持较低的水平,从而诱导较低的胰岛素水平,达到改善人体代谢,调节人体脂质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后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手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45例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肾血管与病肾及病灶的三维解剖关系,并在其指导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4例,’肾部分切除术7例,其中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术2例;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7例,单纯性肾切除16例,上肾单位切除1例。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提示动脉解剖异常占26.7%,动脉病变占6.7%。静脉解剖异常占22.4%,所提示的血管解剖异常及病变与术中所见吻合率100%,但术中发现异常的肾肿瘤静脉血管,在螺旋CT血管成像中未能清晰显示占6.7%。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提示下,术中病肾血管的处理快速准确,手术顺利。术中平均出血80ml,手术平均时间170min,无中转开放手术。结论:术前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可直观准确地评估血管。特别是动脉血管与病肾及病灶的三维解剖关系,了解可能存在的动静脉解剖变异或血管病变,拟定手术方案,指导术者快速准确地处理血管,避免盲目操作,减少出血和并发症。在后腹腔镜的肾脏切除手术中.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2020年3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短期内先后发生双侧基底节区出血的TDAVF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并对文献报道的TDAVF所致脑出血的病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男性, 33岁,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幕孔区存在动静脉瘘, 由右侧脑膜垂体干、双侧脑膜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 经瘘口形成由脑膜静脉-上矢状窦或乙状窦两条途径引流。对患者行栓塞手术治疗, 术后DSA见瘘口消失。随访1年, 患者临床好转且未再出现脑出血。总结2021年3月30日前国内外报道的有临床和影像详细资料且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的TDAVF患者共41例, 平均发病年龄为57.2岁, 男女比例约3∶1。脑出血发生于幕上的患者17例(41%), 幕下24例(59%)。幕上脑出血部位多集中在枕叶和丘脑。DSA检查显示该组患者中有36例(88%)动静脉瘘属于Borden Ⅲ型或Cognard Ⅳ型。29例(71%)患者通过单一治疗方式达到瘘口闭合, 另外12例(29%)患者采取多次介入或多种外科干预治疗。37例(90%)患者经D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癌活性肽(anti-cancer bioactive peptide,ACBP)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GC-823细胞,将不同浓度的ACBP作用于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CBP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分子p27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0.0~25.0mg/L)ACBP均能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5.0mg/LACBP作用72h抑制率为(84.4±2)%,中效浓度(IC50)为7.86mg/L。RT-PCR发现经ACBP处理后,BGC-823细胞的p27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ACBP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抑癌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周期有关,使p27mRNA重获表达,从而发挥抗BGC-823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