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医师医疗水平的重要环节,眼科学作为专业性及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诊治进展日新月异,知识点及操作技能不易掌握。针对不同层级住院医师的培训需要及疾病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分层递进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在住培实践探索中,根据相关知识技能的特点对教学和考核进行分层设计,同时以胜任力为导向对学生和带教教师进行分层,探索并实践多维度的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在眼科住培工作中的应用。本文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对多维度分层递进式教学法在眼科住培工作中的经验加以总结,以期为教学方法改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征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2~2019年确诊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10例(12只眼),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1±5.8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自发荧光(FAF)检查。部分行B超扫描、MRI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共10例(12只眼)脉络膜转移癌,原发来自肺癌8例,乳腺癌2例。11眼(91.67%)眼底可见黄色实性隆起,均为孤立性肿物,部分瘤体表面可见色素沉着(50%)。FAF检查示瘤体周边呈点状或环形高自发荧光,内部为斑驳自发荧光表现,且瘤体表面色素沉着的区域FAF呈高自发荧光(100%,P < 0.05)。11眼(91.67%)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表现为脉络膜-RPE层及神经上皮层呈波浪状隆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RPE层间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强反射物质堆积,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FFA背景期肿物呈低荧光,边界不清,中期其周围出现针尖样高荧光点,晚期呈弥漫性高荧光5眼(41.67%),5眼晚期瘤体中央相对低荧光。ICGA表现为早期肿物大面积低荧光,其后周边缓慢出现斑点状高荧光,随时间缓慢范围扩大并模糊,瘤体大部分仍为低荧光,范围较早期相缩小。B超扫描显示扁平实质性隆起。结论眼底彩照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色素及视网膜病变情况;FAF提示视网膜色素上皮状况,肿瘤表面色素与自发荧光表现明显相关;频域OCT可反映视网膜脱离情况及瘤体高度;ICGA与FFA相互补充有助于脉络膜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作为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常规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对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诊断为重度NPDR或PDR的患者41例,排除了需行手术治疗的PDR患者,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将患者分为重度NPDR组(n=20)和PDR组(n=21),分别于PRP术前及术后1月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术前及术后6月使用视功能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问卷评估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41例患者完成PRP治疗及术后随访,其中13例患者的治疗方式为PRP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4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视网膜新生血管明显消退,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重度NPDR组患者中,社会角色限制(65.63±18.97 vs 68.75±20.48,P=0.021)、社会功能(73.75±15.12 vs 76.25±15.12,P=0.042)亚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有所提高。在PDR组患者中,周边视力亚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有所下降(72.62±19.21 vs 67.86±19.60,P=0.042)。两组患者其他分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RP用于治疗重度NPDR及PDR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