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儿童脑外伤后综合征(PTBS)诊断价值.[方法]对照分析24例PTBS患儿与24例正常儿童的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Ⅰ~Ⅲ、Ⅲ~Ⅴ峰间潜伏期(IPL)的差异.[结果]PTBS患儿BAEPⅠ波P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AEP其他波PL及IPL均延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AEP筛查有助于PTBS患儿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结果。结果测定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减慢者占69%,增快者占31%,75%以上患者伴有脑动脉硬化TCD频谱图谱。结论TCD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监测在脑卒中后癫(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脑卒中后癫(癎)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资料、临床发作症状特点和VEEG改变,同时分析脑电图异常放电部位与脑卒中病变部位以及发作类型的对应关系.结果 疑诊脑卒中后癫(癎),视频脑电监测阳性检出率为85.3%,与常规脑电图检出率(3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与病变部位有明显相关性,脑叶出血或脑梗死累及大脑皮层的发生率较其他部位的病变明显增高; VEEG的异常放电部位、程度与脑卒中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发作类型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 VEEG能提高脑卒中后癫(癎)的阳性检出率,并有助于明确其与癫(癎)发作类型与脑卒中病变部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PSE)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果与临床资料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资料、临床发作症状和V-EEG改变特点,同时分析异常放电部位与卒中病变部位、类型以及发作类型的对应关系。结果:V-EEG对卒中后癫痫阳性检出率为85.3%,与常规脑电图检出率的30.9%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SE发生与卒中病变部位有明显相关性,脑叶出血或脑梗死累及大脑皮层区的发生率较其他部位的病变明显增高;V-EEG的异常放电部位、程度与卒中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发作类型有高度关联性。结论:V-EEG能显著提高PSE阳性检出率,痫样放电与卒中病变部位和性质密切相关,并有助于明确其癫痫发作类型,指导临床选药。  相似文献   
5.
脑电图技术在精神科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辅助依据:(1)功能性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如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炎,癫癎所致精神障碍,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慢性酒精依赖性脑病、煤气中毒迟发性脑病、毒鼠强中毒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发育迟滞、睡眠障碍性疾病、酒精海洛因依赖、肝/肺/肾性脑病。(2)发作性精神行为障碍与癫癎精神运动性发作、癫癎性精神障碍以及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的鉴别诊断;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3)睡眠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辅助评估脑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疾病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的损害。3.精神科用药的辅助监测:监测EEG变化有助于指导剂量调整和药物种类选择,避免第Ⅰ代抗精神病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使用过量和疗程过长引起EEG慢波化异常甚至出现癫癎样波发放。避免催眠镇静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过量可引起脑电背景活动弥漫性快波分布与嗜睡、记忆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单侧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感觉神经电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单侧L_(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肌电图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与波幅数据,并与健侧比较。结果:47例患者患侧和健侧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在波幅和传导速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3例(3/47)患者腓浅神经异常,且均表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分别为健侧27.7μV、患侧7.5μV;健侧11.5μV、患侧2.3μV;健侧6.5μV、患侧3.8μV。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单侧L_(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中,可能会有腓浅神经SNAP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互联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脑电信号特点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描记符合诊断标准的38例IAD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的脑电图(EEG),进行目测阅图和功率谱组间对比分析,并对异常程度与IAD时间做组内相关性分析.结果:EEG目测阅图结果显示,IAD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部位主要是额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D组EEG异常程度与IAD时间无明显关联性(P>0.05).EEG相对功率值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AD组双侧额、颞区慢波(δ、θ波)功率增高.结论:IAD青少年EEG结果提示额、颞区脑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抑制程度与IAD的时间不相关;推测大脑额、颞区兴奋性降低是导致IAD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时限(DCMAPD)及时间离散度(TD)的定量检测,为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20~84岁。将其按年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分为6组。依次对所有志愿者的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进行常规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间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时限(DCMAPD)和时间离散度(TD)的差异。结果 四条神经中仅腓总神经DCMAPD在不同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条神经DCMAPD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DCMAPD和TD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人DCMAPD值在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中可不分年龄及性别采用统一的参考值,而腓总神经则按照50岁前后来区分参考值比较合理,TD值可不分年龄及性别采用统一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在评估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湖南省脑科医院酒瘾网瘾科的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男45例,女5例,年龄20~52岁,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43例,女7例,年龄21~5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P300检测及采用MMSE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对照组仅接受P300检测,比较研究组的P300潜伏期异常率和MMSE量表的异常率,及两组受试者P300波幅和潜伏期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P300潜伏期异常率(86.0%,43/50例)明显高于MMSE量表异常率(68%,34/5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300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405.04±15.85)ms比(335.50±35.35)ms],P300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7.12±3.18)μV比(12.86±2.67)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00对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较MMSE量表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