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显示冠心病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炎性介质参与〔1〕。白细胞介素(IL)-8、-18和-20是重要的炎性介质,三者对炎性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8、-18及-20表达,探讨其与冠心病不同类型及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能够及时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数甚少 ,受发病所在环境条件的限制 ,经济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多数患者在患病一月后才能够进行PTCA以及支架置入 ,术前通过做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试验以判断有无存活心肌 ,筛选出一些病人进一步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术前、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观测室壁运动情况 ,左室射血分数 ,从而评价对慢性闭塞性冠脉病介入治疗的疗效。目前做此项研究的医院国内只有少数几家。我院自 1998年开始做此项研究 ,情况如下 :1 研究方法1 1 病例资料 :我们选取 3 0例慢性…  相似文献   
3.
田恒松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27-2928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发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脂水平以及其预后。方法:收集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并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对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进行可比性分析,再对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血脂水平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典型症状压榨样疼痛比例(55.00%)与非糖尿病组(76.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脂水平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典型临床症状中压榨样疼痛不比非糖尿病组患者明显,往往以上腹痛、恶心及腹泻等其他临床症状入院治疗,在临床上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关注其早期典型临床症状。同时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过性血糖过高对其治疗及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对非糖尿病组患者也应在监测血糖的情况下,给予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稳定性心绞痛(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6.7%。结论: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能有效的改善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168例中男104例,女6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2 治疗方法 附子4~12g、干姜2~8g、肉桂3~6g、焦山楂10~30g、五味子10~12g、炒白术10~15g、炒山药10~30g、菟丝子10~30g、甘草6~10g。每d1剂水煎服,大蒜7~8瓣为引。如滑泄不止减白术加五倍子、粟壳、补骨脂等。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方法84例心力衰竭并发室心律失常患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首先静脉注射胺碘酮针5mg/kg,然后以0.4~0.6mg/kg静脉点滴;第一天总量700~1000mg,然后改为口服胺碘酮0.2g,每日3次,连服1周后改为0.2g,每日2次连服1周,以后以0.2g每日1次维持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84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72.6%,心功能提高Ⅰ级以上75.1%;心率减慢,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QT间期延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受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首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预防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中发生无复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急诊PCI的STEA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纽(51例),两纽在常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术前均以替罗非班0.15〉g/(kg·min)静脉输注并维持36h。研究组在第一次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0.5mg,对照组在术前静脉输注前静脉推注0.5mg。记录两组术中冠脉特征(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PCI后90min的临床症状、心电改善情况,出血风险及2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临床症状、冠脉病变特征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无复流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P〈0.05);随访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0.05),两组严重出血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首次开通罪犯血管后冠脉内立即注入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且无明显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常规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PCI术后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I术后血流情况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同时又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在治疗过程中血浆脑纳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使用ELISA法来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脑钠钛的浓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各组血浆脑钠肽浓度均有下降,而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使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田恒松  周庆国  邵芳  侯晗 《医学争鸣》2005,26(16):1456-1456
1临床资料2000/2004年慢性冠脉闭塞患者50例,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术前心电图及冠脉造影证实:闭塞3 mo以内者28例,3 mo以上22例.使用多巴酚丁胺前,利用心脏彩超测患者左室长轴、短轴、心尖四腔、二腔心等标准切面,测定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分析室壁功能(可分为正常、减轻、无运动、矛盾运动4级).按3,5,10μg/(min·kg)分阶段各持续用微量泵泵入多巴酚丁胺5 min,如室壁运动改善>1级或EF值增加,视为心肌存活,反之心肌不存活.试验证实心肌存活占29例,无心肌存活2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