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以加深对肾集合管癌的认识,提高肾集合管癌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两例病理确诊的肾脏集合管癌病人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病例1 CT表现为:左肾上极一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最大层面约70 mm×62 mm,其内多发钙化灶,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另见左肾门旁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24 mm,增强后环形强化.病例2 CT表现为:右肾下极一低密度灶,边界不清,最大层面约53 mm×48 mm,其内多发钙化灶,增强三期病灶CT值稍有变化,考虑病灶有轻度强化,另见多发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30 mm.结论:肾集合管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到这些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该病的CT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期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小肾癌(直径≤4 cm)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at-poor renal angiomyolipoma,fpAML)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25例直径≤4 cm的肾脏肿瘤患者术前CT增强扫描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的6例肾上腺节细胞瘤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 6例肾上腺节细胞瘤均为体检或其它合并疾病就诊发现,CT表现2例为水滴形,2例为椭圆形,1例圆形,1例分叶状不规则形;4例行CT平扫+增强,1例仅行CT平扫,1例直接行CT增强,平扫时病灶均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增强后1例不强化,3例延迟强化,其中1例边缘强化较明显,直接增强的1例也可见实质期及延迟期较动脉期CT值有所上升。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加深对它的认识可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FT的CT、PET/CT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1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PET/CT扫描,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①13例SFT患者中,胸部5例,腹部8例,肿瘤直径为3.3~17.8cm,平均7.8cm;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8例,形态不规则5例;边界清楚9例,不清者4例;②CT平扫: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8例,1例见高密度出血灶;③CT增强:10个病灶的动脉期呈"地图样"强化,可见多发迂曲供血血管从肿瘤的边缘延伸到肿瘤内部,静脉期呈进行性强化,并有不规则片状、结节状无强化区,3例病灶动脉期及静脉期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④PET/CT:2例SFT在PET显像均为阳性,其中病灶最大SUV值为5.0,最小SUV值为2.9,延迟显像最大SUV值为2.3;⑤SFT显微镜主要表现为: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间可见胶原间质及薄壁的"鹿角状"分支血管。免疫组化:CD34、Vimentin、bcl-2阳性。结论 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见到单发、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地图样"强化,可见到迂曲强化的血管影延伸到肿瘤内部,静脉期呈进行性强化时应考虑到SFT的可能性,PET/CT有助于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MRI序列纹理分析在鉴别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25例和炎性假瘤24例,术前进行MRI常规序列和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选取每例患者增强图像上肿瘤的最大层面区域,应用Mazda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并计算灰度直方图纹理参数。提取出9个特征参数分别为:均值(mean)、方差(variance)、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和第1、10、50、90、99百分位数(Pere.1%、Pere.10%、Pere.50%、Pere.90%、Pere.99%),分别比较淋巴瘤和炎性假瘤各个纹理参数之间的差异,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采用双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参数采用秩和检验,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l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进行建模并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效能。 结果2种肿瘤在均值、方差、第50、90、99个百分位数参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偏度、峰度和第1百分位数参数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纹理参数方差在阈值为113.20时具有最佳诊断效能,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是95.83%、76.00%、0.930(54.87%~90.64%)。 结论增强MRI序列纹理分析可以用于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且参数方差具有最佳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认识,增加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9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资料、CT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12例患者均为单发,周围型8例,中央型4例,直径为0.7~8.6(4.5±1.9)cm,5例位于左肺,7例位于右肺。CT均表现为肺内肿块(n=11)或结节(n=1),病灶呈类圆形伴有钙化(n=1),棘突征(n=5),分叶征(n=5),毛刺征(n=2),累及胸膜(n=8),伴纵隔淋巴结肿大(n=3),肺门淋巴结肿大(n=3),骨转移(n=2),左下肢及脾转移(n=1)。CT平扫均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CT值为14~38(21±14)HU,增强扫描肿块呈分层强化(n=11),增强后边缘CT值为47~60(57.2±14)HU,低密度区CT值为19~29(25.3±6.3)HU。本组病例中发现占位后行手术切除的4例患者中有2例好转后出院,余放弃治疗。 结论肺肉瘤样癌以周围型为主,生长迅速,CT上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平扫可见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分层强化方式,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40岁.因左侧胸壁疼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壁疼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喘,自诉结核史22年.发病以来未接受任何治疗,后因疼痛加重,遂入我院就诊治疗. 胸部正位片示:左上纵隔平左侧第一肋骨后见片状致密影(图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胸部SFT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其CT影像特征。结果:本组10例均为原发灶,9例单发,1例多发。1例多发病灶位于左侧胸膜、胸壁;9例单发病灶中2例位于胸腔内(肺内),6例位于胸膜下,1例位于纵隔内主动脉弓旁;4例位于右肺,5例位于左肺。10例肿块边缘均光整,无毛刺,2例有分叶,3例伴胸腔积液。肿瘤长径1.0~15.6 cm,平均(7.4±5.4)cm。7例行CT平扫,2例密度不均,2例伴低密度区,余3例呈软组织密度肿块。10例均行增强扫描,4例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血管影,呈"肿瘤包绕血管征",其中2例伴低密度区及边缘强化,低密度区轻度强化;边缘明显强化;余6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胸部SFT的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可有分叶但无毛刺征,不侵犯周围组织;增强扫描较大肿块(直径10 cm)呈不均匀强化,可呈"肿瘤包绕血管征",同时伴轻度强化的低密度区与边缘强化区,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能谱CT在肺结节良性和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能谱CT检查共73个肺部肿块或结节,分析病变动脉期、静脉期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纤维支气管活检或者穿刺活检确诊。 结果73个结节中,良性结节34个,恶性结节39个,动脉期恶性结节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10.93±5.12、1 033.96±9.74、0.998±0.66)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5.29±0.96、1 028.85±9.31、0.62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8、0.001)。静脉期恶性结节的碘物质浓度、水物质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9.18±4.17、1 018.43±8.13、0.89±0.27)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4.77±0.81、1 015.61±6.71、0.4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6、0.001)。 结论低剂量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性和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一家族内6例骶椎发育不全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在MRI检查影像上,6例患者骶椎均不同程度缺如,其中2例伴有腰椎形态发育畸形,2例骶椎形态发育畸形.1例出现第4、5腰椎和第5腰椎、第1骶椎椎体骨质融合.在X线影像上,4例伴脊柱侧突.6例均未见脊髓栓系、脊髓纵裂及脊膜膨出的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