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提出防治方法,指导临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8年5月资料完整的60例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SAH患者在发病后2~3周再出血死亡率最高[1],分别达33%、26.7%。SAH再出血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SAH再出血诱发因素为:血压高、过早停用抗纤溶药或动脉瘤破裂。结论:预防再出血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湖北省潜江地区建立脑血管病防治预警系统并观察其作用。方法:筛选湖北省潜江地区脑血管病高危人群2631例,按生活习惯、地理位置、诊治要求分为干预组1316例及对照组1315例,启动脑血管病防治预警系统,对干预组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及规范化治疗,对照组按自然状态生活。结果:干预组2008年脑血管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脑血管病预警系统,对脑血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是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提出防治方法,指导临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8年5月资料完整的60例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SAH患者在发病后2~3周再出血死亡率最高[1],分别达33%、26.7%。SAH再出血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SAH再出血诱发因素为:血压高、过早停用抗纤溶药或动脉瘤破裂。结论:预防再出血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