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后心电图的相关变化及特点.方法 入选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明确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接受左室流出道疏通术的患者共38例,收集临床资料及手术前后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相关变化及特点.结果 ①术前术后患者心室率、QR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效果的具评价作用. 方法:测定88例AMI患者早期血浆BNP水平,比较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包括早期再灌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差异,以及左室重构、心功能改善和远期预后的情况. 结果:AMI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为(325.74±354.11)pg/ml对(21.26±1 0.01)pg/ml,P<0.01.经治疗后,早期再灌注组BNP水平较另两组明显降低,为(155.12±72.33)pg/ml对(253.01±277.25)pg/ml对(665.01±456.59)pg/ml,(P<0.01),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亦显著降低(P=0.01),且与出院6个月后左室重构程度呈正相关(r=0.614),与心功能的改善呈负相关(r=-0.504).结论:血浆BN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35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患者颈动脉IMT,并将其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n=112)与IMT正常组(n=240)。结果:①颈动脉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颈动脉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分别为:24h平均收缩压(145.8±16.2)mmHg比(127.5±14.2)mmHg,24h平均舒张压(83.5±10.2)mmHg比(79.8±8.7)mmHg,白天平均收缩压(149.2±15.1)mmHg比(133.4±12.5)mmHg,白天平均舒张压(85.6±9.8)mmHg比(82.3±8.1)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36.9±12.8)mmHg比(118.3±12.1)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77.1±10.4)mmHg比(69.5±10.8)mmHg,24h脉压(62.4±11.3)mmHg比(47.6±10.1)mmHg,白天脉压(63.5±10.8)mmHg比(51.5±9.8)mmHg,夜间脉压(59.9±10.4)mmHg比(48.7±11.2)mmHg,24h收缩压变异系数(11.3±3.0)比(8.5±2.2),24h舒张压变异系数(12.5±2.8)比(10.5±2.5),动态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55.3%比34.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24h收缩压负荷及白天、夜间收缩压负荷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分别为86.2±11.8比76.4±12.5(P<0.05);87.4±12.1比78.2±13.1(P<0.05)及84.1±12.6比73.2±14.2(P<0.01)。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增高,对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基因多态性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46名中国南方汉族人(无亲缘关系)分成2组,高血压组123例,对照组123名。测定2组ALDH2的基因分型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2组受试者ALDH2不同基因型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246例中国南方汉族人的ALDH2基因型有3种,即ALDH2野生纯合子型(ALDH2*1/*1)、ALDH2突变杂合型(ALDH2*1/*2)和ALDH2突变纯合子型(ALDH2*2/*2),在高血压组中分别为69例(56.1%)、43例(35.0%)和11例(8.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72例(58.5%)、47例(38.2%)和4例(3.3%),这3种基因型在所检测人群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P=0.637)。对照组与高血压组之间ALDH2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高血压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0.92±0.87比0.70±0.67(对数值),P<0.05]。高血压组中ALDH2突变型(突变杂合型+突变纯合子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野生型[1.10±1.03比0.77±0.69(对数值),P  相似文献   
5.
脑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钠素(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利钠激素,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清标志物,近年来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着重讨论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量清蛋白尿(MAU)是否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有预测作用。方法:筛选183例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收集其临床相关数据。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48 h检测胱抑素C(Cys C),根据术前、术后Cys C变化分为CIN和非CIN 2组,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IN总发生率为9.8%(18/183)。与非CIN组比较,CIN组中年龄≥75岁老年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PCI术及存在MAU的患者明显居多,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低,术前血肌酐、Cys C、尿酸以及对比剂剂量/eGFR比值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ys C和MAU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CIN的发生率随着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升高而显著升高。结论:术前Cys C和MAU是预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CIN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的UACR水平可预测术后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慢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78例CHF患者,收集其临床相关数据,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2例、心功能Ⅲ级组33例、心功能Ⅳ级组23例,另选取同时期住院的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44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和肽素和NT-pro BNP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测其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及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别和相关性。结果:CHF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43.1±50.8)ng/L比(365.2±53.3)ng/L,P  相似文献   
8.
电睡眠是利用电流的刺激引起睡眠的方法,它有以下几个优点:①近乎生理睡眠狀态;②很少有不良的反应和副作用;③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同,对睡眠障碍的改进比較快而显著。我院于1955年10月即开始試用电睡眠疗法,在护理操作方面有專人負責。目前已大量开展这种治疗,並有固定的床位。治疗对象多数为神經衰弱、癔症、精神衰弱、神經官能症、腦震盪的后遺症、各型精神病及反应狀态等。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奥美沙坦单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分成奥美沙坦组和氯沙坦组,分别口服奥美沙坦(20 mg/次,每天1次)或氯沙坦(50 mg/次,每天1次),治疗4周末若坐位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则药物剂量加倍,再治疗4周,即共治疗8周。每2周随访1次,观察国产奥美沙坦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奥美沙坦组中的14例患者还观察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变化,并计算谷峰比值。结果治疗8周后,奥美沙坦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24.3±9.5)和(17.6±4.9)mm Hg,治疗总有效率为82.4%,与氯沙坦组[(22.1±10.1)和(16.8±14.7)mm Hg,76.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奥美沙坦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降压曲线平稳,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58.2%和60.1%。奥美沙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与氯沙坦组(8.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奥美沙坦单药治疗(20~40 mg/d)能有效、平稳、持续而安全地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国正常人群标准12导联(标准导联)和Mason-Likar导联系统所记录胸导联心电图的波段进行定量比较。方法:选择84例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杏结果均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接受标准导联加Mason-Likar导联心电网记录检查,观察2种导联系统胸导联心电图中以下测定值的相关性及差异,包括R波振幅、QRS波振幅、ST段值[J点(ST on)、J点后0.08s(ST80 ms)和终点(ST end)]、ST段斜率及T波振幅。结果:标准导联与Mason-Likar导联系统所记录的胸导联心电图存在良好相关性,但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与标准胸导联相比,Mason-Likar胸导联心电网差异包括部分导联QRS波振幅明显降低、ST段显著下移伴V1~V0导联T波振幅下降,V1导联中各波段降低均较显著(P均〈0.001);Mason-Likar各胸导联中ST段的降低幅度均超过同一导联QRS波和T波的幅度改变,以V6导联变化最显著。平均体重指数(BMI)与V1、V3导联QRS波振幅的改变呈负相关:V1、V2导联ST80ms与T波振幅、QRS波振幅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标准导联与Mason-Likar导联系统所记录心电图波段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