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间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烧伤总面积(TBSA)≥ 30 %的严重烧伤患者 30例 ,其中死亡 3例 ;正常对照组 4 5例。采用ELISA法对不同时相点 (伤后 1、3、5、7、14、2 1、2 8和 35天 )患者血中IL 18、sFas和sFas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均呈显著性上升 (P <0 0 1~ 0 0 5 ) ,并分别持续至伤后 2 8,2 1和 2 1天 ;感染组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地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1~ 0 0 5 ) ;死亡组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下降 ,而sFasL水平则升高。患者血清IL 18和sFasL水平与烧伤面积相关 ;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患者血清IL 18、sFas和sFasL水平与烧伤严重程度及伤后感染密切相关 ,在烧伤后免疫功能及凋亡调控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内毒素对严重烧伤后细胞因子、可溶性粘附分子及sFas sFasL的影响。方法 选择烧伤总面积 (TBSA) >30 %患者 2 8例 ,健康志愿者 4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相点 (伤后 1、 3、 5、 7、 14、 2 1、 2 8和 35d)测定患者血中内毒素、细胞因子 (TNF α、IL 1β、IL 6、IL 8、IL 12和IL 18)、可溶性粘附分子 (ICAM 1和VCAM 1)以及sFas sFasL的水平。按内毒素水平将其分为三组 :A组 ,脂多糖 (LPS)为 0~ 0 2 0 0U ml;B组 ,LPS为 0 2 0 0~ 0 4 0 0EU ml;C组 ,LPS >0 4 0 0EU ml。结果 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B组和C组的TNF α、IL 1β、IL 6、IL 8、IL 18和ICAM 1水平在不同时相点均呈显著性上升 (P <0 0 5~ 0 0 1) ;而B组和C组患者血中VCAM 1和sFas sFasL水平在部分时相点呈升高趋势 ,与正常对照组和A组比较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B组和C组患者血中IL 12水平在烧伤早期呈下降的趋势 ,与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 ,但在烧伤中后期则呈上升趋势 ;血浆LPS主要与血清中TNF、IL 1β、IL 6、IL 8、IL 1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0 0 1)。结论 烧伤后内毒素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细胞因子、可溶性粘附分子及sFas  相似文献   
4.
小儿烧伤约占总烧伤发生率的1/3,致伤原因多为生活烧伤。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解剖、生理未臻成熟,伤后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特别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患儿,因并发溶血易致严重贫血、心律失常、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到烧伤患者以及死亡患者血中sFas和sFasL水平,并与正常者比较。结果 (1)被检者血清办公和sFasL水平与对照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第2周烧伤组与对照组的sFas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3周时,sFas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第3周烧伤组与对照组的sFasL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4周时,sFasL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2)患者血清sFasL水平与烧伤面积呈正相关(r=0.221,P<0.01)。(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sFas和sFasL水平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死亡组与对照组的sFasL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烧伤后sFas和sFasL水平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及凋亡的调控,并与烧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体外实验表明,与使用单一抗生素比较,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更少[1]。本研究拟观察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细菌内毒素及γ干扰素释放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新思路。1材料与方法1.1 主要材料与动物来源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提供,阿米卡星注射液购自石家庄北方制药厂,头孢他啶购自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γ干扰素试剂盒购自上海茂元科技有限公司,鲎试剂盒购自上海伊华临床医学科技公司。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体质量170~230 g,雌雄不限,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手部是最常见的烧伤部位之一,治疗手部烧伤要尽可能早地恢复手外形与功能,减少伤后畸形及功能障碍[1]。笔者科室于2009年1月收治在火灾事故中成批手烧伤伤员15名,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集中于患手,入院后第2d即开始对16只深度烧伤的手施行早期切/削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术,同时早期进行手功能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类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类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与细菌释放内毒素的关系。实验选择临床常用的六种抗生素(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包哌酮/舒巴坦)以0.5*MIC药物浓度分别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PA103和大肠埃希氏菌V517。检验抗生素作用后细菌菌量,形态学变化及增减液中游离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诱导革兰阴性杆菌释放内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表明,感染是严重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近些年,尽管许多新的抗生素不断得到使用,革兰阴性杆菌脓毒症的病死率仍无明显下降.内毒素的大量释放可能是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本文拟就抗生素应用与内毒素释放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血清sICAM - 1和sVCAM - 1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感染的关系。方法  31例患者烧伤总面积 (TBSA)≥ 30 % ,其中 3例患者于伤后第 1天死亡。采用ELISA法对不同时相点 (伤后 1、3、5、7、14、2 1、2 8和 35d)以及感染患者和死亡患者血中sICAM - 1和sVCAM - 1水平进行检测 ;对照组为 2 5例健康体检者。结果 烧伤患者血中sICAM- 1和sVCAM - 1水平分别于伤后 3d和 5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分别持续至伤后 35d和 2 1d(P <0 0 5~ 0 0 1)。伤后 14d ,血清sICAM - 1和sVCAM - 1水平达峰值 ,较伤后 1d和 7d呈显著性上升 (P <0 0 5~ 0 0 1)。感染组血清sICAM - 1和sV CAM - 1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1~ 0 0 5 )。与对照组及伤后第 1天比较 ,死亡组患者血清sICAM - 1和sVCAM - 1呈显著性升高。患者sICAM - 1和sVCAM - 1水平与TBSA和Ⅲ度BSA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sICAM - 1水平与sVCAM - 1水平也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烧伤可促进可溶性黏附分子的生成 ,并与烧伤严重程度和伤后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