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附注射液加速全麻苏醒及呼吸功能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全麻苏醒及呼吸效应的影响.[方法]60例静-吸复合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术毕未醒,自主呼吸未恢复,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继续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SFI组,n=30例)静脉滴注SFI 1 mL/kg(加入乳酸钠林格氏液稀释至100 mL);对照组(C组,n=30例)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0mL.测定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的气道峰压(PIP)、潮气量(VT)、分钟通气置(MV)、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β-内啡肽(β-EP)值.[结果]用药后SFI组PIP比用药前降低(P<0.01),也明显低于同时间点C组(P<0.01);潮气量大于C组(P<0.01);呼吸机应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1);用药后SFI组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C组则改善不明显;血浆β-EP值SFI组T1较T0时升高,T2时达最高(P<0.01);C组则下降,T1时低于SFI组(P<0.05),T2时显著低于SFI组(P<0.01).[结论]SFI能明显改善全麻苏醒质量与通气功能及氧合指数,推测其机制可能与血浆β-EP升高有关,但需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痛检查、治疗以及人工流产术的人性化护理与医护密切配合的可操作性和规律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70例无痛诊疗病例,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心电监护,记录术前、术中、术毕BP、P、R,SPO2等参数,计算均数x-±术前、术中、术毕各项参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科学护理是降低无痛诊疗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后寒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腰硬联合阻滞后寒颤的治疗作用。方法:92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出现寒颤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与舒芬太尼组,两组进行寒颤程度分级后,曲马多组静注曲马多(1.5 mg/kg) 地塞米松(10 mg),舒芬太尼组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观察各时间点寒颤的变化,并记录5 min后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和SpO2。结果:用药后,舒芬太尼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曲马多组(P<0.01),对寒颤的治疗起效也快于曲马多组(P<0.01);两组恶心、呕吐及血氧饱和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治疗下肢或下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阻滞引起的寒颤,起效快,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适宜浓度。方法6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二产程所有产妇均于硬膜外持续泵注镇痛液。S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液配方为0.1125%布比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共100 ml;C组(对照组)镇痛液配方为0.15%布比卡因100 ml。结果在第一产程中,S组完全无疼痛者明显比C组多(66.7%:33.3%)(P<0.01);S组产妇中出现轻度运动阻滞者明显比C组多(76.7%:33.3%)(P<0.01),而中度阻滞者明显少于C组(20%:60%)(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第二产程在硬膜外持续输注0.1125%布比卡因 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输注0.15%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发生率低于后者,阻滞程度也较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提高手术接台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11月腔镜手术患者4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手术患者390例作为试验组,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收集对照组影响腔镜手术接台效率相关的数据并分析原因,设定改善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接台时间,项目管理前后手术医师、护士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接台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项目管理后手术医师、手术护士满意度高于项目管理前(P 0. 05)。结论项目管理应用于缩短腔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取得显著效果,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通过手术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确保医护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附催醒组(SFI组)静脉滴注SFI1ml/kg(用乳酸钠林格氏液稀释至100ml),自然清醒组(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0ml。记录用药后呼唤反应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并测定用药前的气道峰压(PIP)、动脉血气分析和用药后停止机械通气时的PIP、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动脉血气分析。结果:SFI组呼唤反应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均较C组明显缩短(P〈0.01);停机时SFI组PIP比用药前降低,也明显低于同时间点C组(P〈0.01),VT大于C组(P〈0.01),MV则两组相似;用药后SFI组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C组则改善不明显。结论:SFI能明显改善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加速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催醒作用。方法86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腹部手术成年患者,ASAI或Ⅱ级,术毕未醒且无自主呼吸,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行机械通气。随机分为两组(n=43),麻醉后催醒组(SFI组)入PACU后即刻于10min内静脉输注含SFI 1ml/ks的乳酸钠林格液100ml,自然苏醒组(对照组)给予等量乳酸钠林格液。记录患者的呼唤反应恢复时间(呼唤患者姓名至自动睁眼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拔管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记录给SFI前、给SFI后5、15、45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测定上述时点静脉血血浆B-内啡肽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FI组呼唤反应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拔管时间、在PACU停留时间缩短;MAP与HR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给SFI前比较,SFI组给SFI后5、15min时血浆B-内啡肽浓度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SFI能够加快全身麻醉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病例站点培训模式在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应急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手术室N1~N4级护理人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临床带教培训,观察组实施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护士应急能力、应急操作考核评分、护士急诊手术开展程序执行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能力、护士应急配合各项操作得分、护士急诊手术开展程序执行时间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病例站点式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气囊止血带在下肢非均匀性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粤北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0年10月期间接收的下肢非均匀性肥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下肢手术治疗,依据SPSS随机编号法分为3组,各30例。双气囊组应用双气囊止血带,宽气囊组应用宽气囊止血带,窄气囊组应用窄气囊止血带,比较3组止血效果、皮肤损伤状况。结果:双气囊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宽气囊组、窄气囊组(P<0.05);双气囊组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优于宽气囊组、窄气囊组(P<0.05)。结论:与宽气囊止血带、窄气囊止血带相比,双气囊止血带应用于下肢非均匀性肥胖者中效果更佳,可改善止血效果,减轻皮肤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氯诺昔康 芬太尼、单用芬太尼在开胸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04μg/kg.h 地塞米松20 mg),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氯诺昔康10μg/kg.h 芬太尼0.15μg/kg.h 地塞米松20 mg)和芬太尼组(芬太尼0.3μg/kg.h 地塞米松20 mg),3组均加NS后总量至120 mL。病人清醒拔管后,接电子镇痛泵,基础流量2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结果:术后16 h内三组按键次数及镇痛药消耗总量无统计学意义,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镇静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P<0.01,P<0.05),而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比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无统计学意义,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镇痛总体满意度均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氯诺昔康 芬太尼或单用芬太尼在开胸手术术后PCIA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前两者较后者不良反应少,总体满意度高,更适于开胸术后PC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