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是吞咽后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弛缓不良的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未消化的食物反流、胸痛、呼吸道症状(夜间咳嗽、肺炎)和体质量减轻[1].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等有关.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相结合,通过食管测压、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得以明确.一经确诊,应当尽早治疗.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压力,以促进食管内容物的排空,现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嘉兴市第一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防治CRE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株,进行菌株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2016年—2020年CRE检出率为6.10%,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23.26,P <0.001)。CRE感染主要为≥6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夏季检出数占比最高。CRE中数量分离前4位的肠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和血液。科室来源主要是重症医学科。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多数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头孢菌素类和奎诺酮类耐药率高于6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则较为敏感,耐药率在27%以下。结论 临床应重视CRE的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控制CRE的院内流行和播散。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益生菌广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但其诱导和维持缓解的疗效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对IBD诱导和维持缓解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ENTRAL、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益生菌用于IBD诱导和(或)维持缓解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文献资料并交叉核对,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Jadad评分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 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RCTs,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1 870例。Meta分析显示:1UC活动期诱导缓解率:益生菌疗效优于对照组(OR=2.34,95%CI:1.56~3.52,P<0.000 1);2UC缓解期临床复发率:益生菌疗效优于安慰剂(OR=0.15,95%CI:0.04~0.60,P=0.008),与美沙拉秦无明显差异(OR=1.00,95%CI:0.68~1.45,P=0.98);3CD活动期诱导缓解率:益生菌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0.92,95%CI:0.32~2.64,P=0.88);4CD缓解期临床复发率:益生菌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1.00,95%CI:0.65~1.55,P=0.98);5不良反应发生率:益生菌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1.06,95%CI:0.73~1.55,P=0.76)。结论:益生菌在UC诱导和维持缓解方面均有较好疗效,对CD则未显示出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组织学胃炎评价系统(OLGA)胃炎评价标准在胃癌前病变随访过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至7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682例,其中男352例,女330例,年龄(48.2±12.3)岁。采用组织学OLGA胃炎评价标准进行分组(Stage-0~Ⅳ),非萎缩性胃炎412例,萎缩性胃炎270例。比较5...  相似文献   
5.
6.
王霄腾  吕宾  李蒙 《浙江医学》2014,(22):1889-189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BS可能是急性传染性胃肠炎感染后的不良后果,即所谓的感染后IBS(post infectious IBS,PI-IBS)。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清胃蛋白酶原(PGs)作为评估胃黏膜萎缩的指标,可反映胃黏膜功能和形态学状态。OLGA/OLGIM是一种结合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程度和范围的胃炎分类方法,已逐步被接受并应用于胃癌筛查。目的:分析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PGs检测(ABC法)与组织学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的相关性,评价PGs检测在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331例,分别采用血清学ABC法和组织学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OLGA/OLGIM组间Hp感染率、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PGR)的差异,分析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与ABC法的相关性。结果:OLGA/OLGIM分组中,stage-0组Hp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四组,stage-Ⅳ组则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5),PGR随分组等级升高逐渐降低(P0.05);OLGA分组中,PGⅠ亦随分组等级的升高呈降低趋势(P0.05)。Gamma系数分析显示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与ABC法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G=0.589,P0.05;G=0.440,P0.05)。结论:血清学ABC法与组织学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在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方面存在密切联系。血清PGs检测在我国可用于胃癌前病变筛查,为后续是否需作胃镜精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胃癌筛查及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19年9月因胃部不适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442例。内镜检查前患者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分为3组:低危组(0~11分)、中危组(12~16分)和高危组(17~23分),分析3组胃癌及萎缩性胃炎检出情况。根据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PG、G-17结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因上腹不适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573例,同期进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根据病检结果分为A组(非萎缩性胃炎组)、B组(胃癌癌前病变组)和C组(早期胃癌组)。比较各组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PGⅠ、G-17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73例患者均进行了白光内镜检查,218例行NBI+ME精查,其中92例行靶向活检,126例行BSD术,其中A组387例、B组123例、C组63例。与A组比较,B组和C组PGⅠ、PGR水平较低,G-17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PGⅠ、PGR水平较低,G-17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PGⅠ<70.1μg/L且血清G-17>14.1 pmol/L为标准,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96.5%,联合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三组血清学指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7.3%和88.9%,B组、C组血清学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A组(P<0.05),C组血清学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B组(P<0.05)。结论PGⅠ降低、G-17升高提示胃癌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高风险,PGⅠ与G-17联合检测结合白光内镜、NBI+ME精查、靶向活检及诊断性ESD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与特点。方法〓运用职业暴露不良事件管理平台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上报的497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暴露人群中女性较多,占82.90%|职业以护理人员为主,占52.72%。工龄5年以下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相对较多,占68.41%。暴露者主要来源于内科、外科和手术麻醉科等。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1.55%。输液拔针和处理锐器是引起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分别占21.73%和17.30%。致伤的锐器种类主要为输液头皮针头、注射器针头和手术缝合针及手术刀片等。不同年度致伤的锐器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78,P<0.05)。血源性病原体暴露中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首,占22.13%。〖JP2〗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率为57.14%,应急处理率和追踪随访率均为100%,尚未发现感染病例。结论〓医务人员存在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感染风险,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及重点科室的职业安全教育与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