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方法将入院确诊的多发性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IVIg 0.4 mg/kg静脉滴注3~5 d,甲基强的松龙500~1 000 mg/d,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滴,4~6 h滴完,连用5 d,继之口服强的松1 mg/kg晨顿服,7~10 d后逐渐减量(每周减10 mg)至停药,维生素B1100 mg/d、维生素B12500μg/d肌肉注射,连续应用2~4周,对照组除不采用IVIg外,其他同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75%),显著高于对照组11例(36.6%),P<0.01。结论IVIg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比率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血管狭窄、血糖、血脂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消化道出血、忧虑、精神紧张等也是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2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休息后可自行消失,未行任何检查及治疗。入院前5 d下肢水肿加重,伴有头晕。随后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以"慢性肾功能衰竭"收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60/110 mmHg(1 mmHg=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在病人的治疗、护理和康复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识、健康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卫生医疗体制的改革,门诊就诊病人的心理影响因素也趋于多祥化和复杂化。其中最为常见的心理因素,即“择优从医”。针对门诊就诊病人。探索和研究其心理状态。并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引导,是为门诊病人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小儿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正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长期以来,对手术患儿的护理仅仅停留在生理护理方面,对其他方面的需求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提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对手术患儿的护理,不仅要重视患儿疾病的护理,还要重视患儿心理状态、精神变化、社会环境等对疾病的影响,以及疾病的预防与儿童的保健.  相似文献   
7.
丹奥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前普遍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方案,收效良好且致残率低。但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是溶栓时间窗,6~12h后再溶栓会增加颅内出血的机会。针对此问题我们采用了丹奥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方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秦永福  王雪芝 《中外医疗》2011,30(2):140-14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噻氯匹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57例TIA患者,29例给予阿司匹林及噻氯匹定为治疗组,28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均持续3个月。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组29例TIA发作在14d内完全控制无复发27例,有效率92.76%(27/29),无一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28例TIA发作完全控制16例,有效率57.14%(16/28),有8例发展为脑梗死。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噻氯匹定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分水岭脑梗塞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分水岭脑梗塞的发病原因。方法就我科2004年度收治的分水岭脑梗塞84例进行病因分析及治疗总结。结果分水岭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多由体循环低血压所致,而治疗效果及愈后与脑灌注压的及时恢复和梗塞血管供血区域大小有关。结论本组分析对提高脑梗塞病因的认识及疾病防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雪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78-217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腹水患者98例,其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单纯肝硬化腹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第1、2、3天,病情好转及恶化时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化验,比较两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入院第1天,观察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t =38.56,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35例患者病情好转,13例患者死亡.经动态研究分析,入院3d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与疾病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生存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逐步降低[分别为(18.14±20.71) μg/L、(12.56±15.32)μg/L、(10.73±11.48)μg/L],出院时检测其水平均在10 μg/L之下;死亡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是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其准确率高,敏感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