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导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TNF-α刺激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模拟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体外模型,锌原卟啉-IX(ZNPP-IX)作为HO-1抑制剂预处理细胞。试验分为对照组、TNF-α组、ZNPP-IX组。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RT-PCR法检测HO-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黏附试验检测HPMECs对多形核细胞(PMN)的黏附力。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78.69%±5.54%)、ZNPP-IX组(62.00%±4.27%)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1.59±0.19)HO-1表达增高(P0.05),ZNPP-IX组(0.01±0.01)比TNF-α组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组相比,TNF-α组(32.72±0.95)、ZNPP-IX组(85.33±2.37)ICAM-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ZNPP-IX组比TNF-α组更显著(P0.01);4TNF-α引起HPMECs对PMN黏附力增高,抑制HO-1表达后,黏附作用增强。结论 HO-1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降低炎症时HPMECs对PMN的黏附,从而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皮肤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性带状疱疹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3+T细胞比例,计算CD4和CD8比值。 结果 ≥ 60岁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情评分、红斑面积、疼痛程度、水疱数目、水疱簇数和<60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0岁带状疱疹患者CD8+%和CD3+%低于<60岁患者(P<0.05), ≥ 60岁带状疱疹患者CD4/CD8高于<60岁患者(P<0.05)。重度带状疱疹患者的病情评分、红斑面积、疼痛程度、水疱数目、水疱簇数均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重度带状疱疹患者CD3+%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重度带状疱疹患者CD4+%、CD8+%和CD4/CD8和轻中度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与急性带状疱疹的水疱时间和水疱簇数呈线性相关(P<0.05),CD8+%与急性带状疱疹的疼痛时间、水疱部位、水疱时间和水疱簇数呈线性相关(P<0.05),CD3+%与急性带状疱疹的疼痛时间、水疱部位、水疱时间、病情评分、水疱簇数和水疱数目呈线性相关(P<0.05),CD4/CD8与急性带状疱疹的年龄、水疱时间、红斑面积呈线性相关(P<0.05)。 结论 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和T细胞亚群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艾灸治疗难治性跖疣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难治性跖疣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艾灸局部阿是穴(治疗组)与25%水杨酸粉局部封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痊愈率、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艾灸疗法可提高难治性跖疣的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门诊确诊的495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9.49%,其中老年组患者阳性率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居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和卡巴混合物,其中卡巴混合物的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硫酸镍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8.47%的病例同时存在3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结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甲醛和卡巴混合物是本地区面部皮炎的常见变应原,男女患者对卡巴混合物和硫酸镍的反应存在差异,斑贴试验对面部皮炎寻找致敏原及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锰 《北京医学》2016,(4):313-315
目的 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值表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多虑平口服,25 mg,1次/晚,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0.3 g/次,2次/d,维生素B1片10 mg/次,3次/d;观察组予疏风解毒胶囊口服,4粒/次,3次/日,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0.3 g/次,2次/d,维生素B1片10 mg/次,3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痛觉变化情况,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患者安全性.结果 治疗4周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为87.7%,治疗组为96.9%,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2周、3周、4周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促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锰  曹毅  余土根  孙洁 《实用全科医学》2014,(6):991-992,996
目的对浙江省东方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水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水痘在该人群中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通过调阅2009年及2010年度浙江省中医院电子病历统计门诊就诊患者,对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病例地理位置来源分布以及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2009—2010年度水痘报告发病率为25.10/10万,其中2009年度为24.95/10万,2010年度为25.19/10万;水痘患者性别构成比为1.36:1;水痘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6~9岁以及12~17岁;水痘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5月及12月;水痘在大学生、公司职员及外来流动人员中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5.51%、18.76%以及7.72%;水痘在本市江干区发病人数偏多,占总数的16.48%。结论应加强本地区水痘疫情监控,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疫苗的常规接种,防止水痘疫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抗叶酸类药物关键中间体N-[4-(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甲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方法:6-乙酰氧基甲基-2,4, 二氧代吡啶并[3,2-d]嘧啶(1)经过水解反应、氯代反应、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二乙酯缩合、氨解反应生成N-[4-(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甲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5)。结果:改进了N-[4-(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甲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线,该合成路线共4步反应,分别为水解反应、氯代反应、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二乙酯缩合反应和氨解反应, 4步反应总收率为36.7%,化合物通过磁共振氢谱、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法鉴定后结构正确。新路线避免了溴化反应产物的不稳定,改善了氨解反应苛刻的反应条件。结论:新合成路线改善了反应条件和中间体的稳定性,增加了化合物的衍生化范围,对抗叶酸类抗肿瘤抑制剂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胶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PGE2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带状疱疹患者10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龙胆泻肝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水疱结痂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PGE2和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0.39%)(P0.05)。观察组水疱结痂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_3、CD~+_4和CD~+_4/CD~+_8增加(观察组:t=16.844 6、13.821 9、12.127 9,对照组:t=7.687 0、7.060 6、6.814 6,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和CD~+_4/CD~+_8高于对照组(t=6.697 0、7.806 6、6.263 0,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GE2水平无明显变化(t=1.219 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E2水平降低(t=22.359 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t=20.491 3,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t=0.879 9、1.158 1、0.448 2,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上升,而IL-6和TNF-α水平降低(t=22.844 0、13.773 5、15.899 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19.537 2、14.941 7、13.448 0,P0.05)。结论:龙胆泻肝胶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血清PGE2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115例青年耵聍中马拉色菌存在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青年人群耵聍中马拉色菌的存在状态。方法 应用派克墨水染色镜检法对 115例青年耵聍中马拉色菌进行检测 ,并观察耵聍量及瘙痒程度。结果 检测对象中症状明显者占 81.74% (94/ 115 ) ,耵聍中马拉色菌带菌者占 86.0 9% (99/ 115 )。结论 正常人群及轻度外耳道炎患者耵聍中存在马拉色菌、蠕形螨及曲霉。  相似文献   
10.
马拉色菌局部感染豚鼠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锰  李小红  于建斌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6):601-603,606,F0002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局部感染豚鼠的致病情况。方法皮内注射马拉色菌菌悬液建立糠秕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局部感染的三组豚鼠动物模型,观察其局部反映、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豚鼠局部皮肤注射菌悬液后,出现红色炎性丘疹.每组左右侧炎性丘疹直径值在注射后1d及3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1、2.60、2.31、2.62、2.51、3.15,P均〈0.05)。三组间左侧炎性丘疹直径值在注射后3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P均〈0.05)。注射后2周三组内左右侧感染灶马拉色菌已清除病灶数的比值的比较运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内可见炎细胞浸润及肉芽肿改变等病理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巨噬细胞内马拉色菌孢子细胞壁变形及穿孔,细胞内结构改变或消失.结论豚鼠局部皮肤感染马拉色菌的炎症反应程度与马拉色菌的数量相关.不同菌种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之间有差异。豚鼠局部皮肤感染灶内菌体可被噬菌细胞清除.清除实践与感染灶内菌体数量呈正相关。感染灶内可见肉芽肿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