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观察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患者临床血栓发生率及其与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关系,探讨阿患者预防性应用血栓素A2抑制剂对其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对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表面的CD62P、PAC-1水平;ELISA方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TXA2)代谢产物TXB2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产物6-K—PGF1α水平;观察和比较各组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奥扎格雷钠干预治疗前合并血栓组TXB2、CD62P、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比未合并血栓组高,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奥扎格雷钠干预治疗后2组各项血小板功能指标除6-keto—PGF1α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且合并血栓组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除CD62P仍较朱合并血栓组高(p〈0.05)以外,其余指标均与未合并血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合并血栓者血小板多项功能指标均较未合并血栓者异常升高,血小板功能活化也是PT患者血栓发生的高危因素。奥扎格雷钠均可使2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明显降低,体内TXA2的生成减少和TXA2/PGI2的比值改善.奥扎格雷钠不但具有治疗血栓作用,而且还有较好的预防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以及缺乏原因包括外源的继发性因素为特征。可能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ITP是血液科常见病,有一部分疗效不好,为了探讨其治疗效果,对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0例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以PAlgG、RP及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进行检测,其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用改良单克隆抗体免疫固相法(MAIPA)检测,PAlgG、RP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35例ITP患者有22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占61.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均为阴性反应;ITP患者RP平均值30.5±5.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26.5±5.0(P〉0.05);ITP患者PAIgG均值为38.5±6.0,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36.6±6.2(P〉0.05)。结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RP和PAlgG结果均显示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特异性较强的一项指标,对提高ITP确诊率及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性紫癜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述文 《海南医学》2009,20(2):84-86
目的探讨白血病免疫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用CD13、CD14、CD33、CD2、CD5、CD7、CD10、CD19、CD20、CD22、CD9、CD64、CD34、HLA—DR等14种胞膜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CD45-ssc双参数设门检测75例白血病患者免疫分型情况。结果75例各种类型白血病中,ALL23例,5例T—ALL均表达T系抗原,其中3例交叉表达CD13,3例表达CD22;18例B—ALL均表达B系抗原,其中交叉表达CD13有14例,CD33有2例,CD2有2例。髓系白血病52例,按FAB分型,M02例,M15例,M25例,M38例,M4/M526例,CML6例,交叉表达CD7有11例,CD2有4例,CD194例,CD22有10例,75例各种类型白血病中CD34阳性50例,阳性率为67%。HLA—DR53例,阳性率为67%,M3中为阴性表达。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进行自血病免疫分型能确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运气"即五运和六气的简称,五运有盛衰即"太过"和"不及",六气偏盛衰则变六淫,"六淫"和"太过""不及"即阴阳失衡,以此测流行病,十应七八,类似当今的概率论、模糊数学和经验公式,可惜到目前为止,对这一国粹的发掘还远远不够,应用甚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173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直接荧光标记法,经流式细胞术对我院血液内科2016年6~11月收治的42例急性白血病和15例对照组(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进行CD173和CD34的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未见CD173阳性表达,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阳性率为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73在对照组有核红细胞中的阳性率为53.3%,阳性细胞表达水平为(23.0±16.4)%,而急性白血病组有核红细胞的阳性率为50.0%,阳性细胞表达水平(21.3±1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未见CD34阳性表达,急性白血病组患者阳性率为61.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6例CD34+急性白血病患者中2例表达CD173阳性,16例CD34-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未见CD173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73在急性白血病和非白血病中的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133-2在急性白血病病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对67例不同病程急性白血病(AL)进行CD133-2的检测。结果 AL组CD133-2的阳性率(52.4%)及表达率(23.9%±2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2.2%±3.9%); 初治组、完全缓解期(CR)组及复发组CD133-2的阳性率分别为52.4%,0和40.0%,表达率分别为23.9%±21.5%,5.0%±6.0%和28.4%±25.6%,三组间的阳性率及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7,F=5.906,P<0.05)。初治组及复发组的CD133-2阳性率及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R组。初治患者CD34+组的CD133-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组(40.5% vs 7.1%,χ2=8.636,P<0.05),并且CD133-2-/CD34-组的CR率则明显高于CD133-2+/CD34+组(83.3% vs 33.3%,χ2=6.078,P<0.05)。结论 初治AL患者CD133表达与CD34相关; CD133/CD34共同高表达可能是A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检测AL患者骨髓中CD133-2的表达可以作为预测复发及监测MRD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血液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探究TGFβ1对AML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作用,为AML的治疗、预后评价提供新的靶点和研究基础。方法:分别收集80名AML患者与60名正常人外周血,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清中COX-2、TGFβ1、bFGF、VEGF的表达;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和沉默TGFβ1基因对AML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COX-2、TGFβ1、bFGF和VEGF在AML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清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TGFβ1促进AML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使G2期细胞比例上升。结论:CO...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117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D45/SSC设门,直接荧光标记法,经流式细胞术对7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4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CD117的检测。结果对照组、ALL及AML3组CD117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81,P﹤0.01)。AML组CD117的表达阳性率(58.9%)明显高于对照组(0)及ALL组(8.5%)。CD117/CD34的共表达率ALL组明显低于AML组(4.3%vs45.2%,P﹤0.05)。AML组CD117+患者的CR率为60.5%,CD117-患者为7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17+/CD34+患者的CR率为54.5%,明显低于CD117-/CD34-患者的CR率(88.2%,P﹤0.05)。结论 CD117可作为辅助诊断AML的髓系标志抗原,CD34+/CD117+可作为进一步排除ALL的指标。CD117+/CD34+可能是AML中一类预后不良的特殊亚型,可以作为AML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例 1 张某 ,女 ,5 6岁 ,工人。于 10年前患轻度头震颤 ,1988年秋某日病情加重 ,语无伦次 ,伴多语 1d ,无诱因 ,睡眠不佳 ,双手抖动乱摸 ,继而双下肢及全身齐震颤 ,饮食困难 ,因抖动厉害进食难而用导管喂流食。在某县医院检查 :眼底正常 ,双上肢肌张力高 ,似有齿轮样改变 ,四肢腱反射存在 ,未见病理反射 ,共济运动正常 ,除有动脉硬化外 ,未见神经科明显阳性体征。诊断 :(1)动脉硬化 ;(2 )注意锥体外系病变。连续住院服用安定、安坦、刺五加片、奋乃静2 0d未见好转。转省某大医院确诊为 :(1)脑动脉硬化。 (2 )Parkinson氏综合征。连服潘生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