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痰止咳合剂治疗小儿痰湿型咳嗽1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995 -10~ 1997-0 3共治疗小儿痰湿型咳嗽 2 2 0例 ,采用化痰止咳合剂分组观察治疗 117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2 2 0例中男性 119例 ,女性 10 1例 ,其中 2~ 6月 32例 ,6月~ 1岁 68例 ,1~ 2岁 5 8例 ,2岁以上 62例 ,3岁以上 72例 ,4岁以上 16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119例 ,对照组 110例。1 2 诊断依据以《中医儿科学》5版教材为依据 ,以“咳嗽痰壅 ,色白而稀 ,胸闷纳呆 ,神疲困倦 ,舌质淡红、苔白腻 ,脉滑而濡”的临床表现为辨证标准。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化痰止咳合剂口服 ,2~ 6月每次 10ml,7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且效果佳的护理方法,避免和减少由于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观察冰马铃薯外敷治疗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将40例造影剂外渗的患者随机分为冰马铃薯外敷组(A组)及50%硫酸镁湿敷组(B组)各20例,并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冰马铃薯外敷组(A组)治疗造影剂外渗的疗效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敷组(B组)。结论发生造影剂外渗时,尽快使用冰马铃薯外敷疗效好,见效快,经济实惠,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造影剂外渗部位与组织损伤程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外渗部位与局部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76例不同注射部位增强CT中造影剂局部外渗患者,分析渗出部位与局部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肘正中静脉注射局部外渗11例,前臂头静脉注射15例,前臂贵要静脉注射9例,前臂掌侧静脉注射15例,手背静脉26例。结果局部外渗部位与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臂掌侧静脉和手背静脉注射造影剂局部外渗后组织损伤程度较重。结论造影剂在肢端及血管表浅的部位外渗后,组织损伤较重,容易发生水泡等,所以,在进行造影剂静脉注射时,应避免在肢端及表浅的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造影剂肝脏SCT增强效果相关影响因素,以尽量减少造影剂剂量,减少CIN的发生。方法将106例肝脏SCT增强患者,按造影剂注射量ml/kg体重随机分为A(1.8~1.9)、B(1.6~1、7)、C(1、4—1、5)、D(1.2—1.3)和E(1.0~1.1)五组。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动脉期腹腔干层面CT值和门脉期同一层面门静脉及肝实质CT值。结果①五组病例在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强化密度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腹主动脉在A、B和C组之间以及D和E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和C组与D和E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在A组与D和E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实质在A组和E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体重及注射速度等与腹主动脉强化密度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体重、年龄等,个体化给药,以最小的剂量,达到诊断的目的,减少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外渗后局部处理的方法。方法造影剂局部外渗面积〉14cm。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红花三七膏局部均匀涂抹,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33%硫酸镁局部湿敷,每次30min,每日2次。结果观察组局部肿胀吸收较快,疼痛程度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三七膏用于造影剂外渗,可减少血管渗出,促进皮下渗出吸收,缓解局部疼痛,减少局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小儿保留灌肠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保留灌肠法的探讨王超琴,卢献柯,郑玉萍安阳市中医院儿科(455000)小儿保留灌肠法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为儿科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但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常有注药后立即排便的现象[1],导致药液保留时间短,不能充分被吸收而影响疗效。我院儿科从1993...  相似文献   
7.
不同部位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致局部疼痛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寻找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时局部疼痛程度最轻的注射部位.方法:将4 062例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按静脉穿刺部位分为A组(肘正中静脉组)、B组(前臂头静脉组)、C组(前臂贵要静脉组)、D组(前臂掌侧下段静脉组)和E组(手背静脉组).静脉穿刺均采用直刺法,分别观察各组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程度.结果:不同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局部疼痛最轻,其次为B、C和E组,D组局部疼痛程度最重.结论: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时,应尽可能选用血管部位较深、管腔较大和侧支分流量较大的血管,以减轻注射时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的低剂量对比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CTA低剂量对比剂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将98例行腹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按照对比剂剂量和注射流率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碘海醇(350 mgI/ml),A组34例,对比剂用量为9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流率4 ml/s;另外64例对比剂剂量和流率按照公式注射流率=患者体质量×对比剂剂量和体质量的比值/(5+曝光扫描时间)计算获得,每组32例,B组和C组对比剂剂量和体质量的比值分别为0.8~0.9和0.6~0.7 ml/kg.根据原始图像和MIP像评价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肾动脉及其分支图像质量,并测量血管内的对比剂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CT值,采用x2检验比较肾动脉及其分支的评分.结果 3组中腹主动脉、腹腔干、肾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均清晰显示,3组腹主动脉内CT值分别为(363 ±28)、(362 ±28)和(334±14) HU,腹腔干内CT值分别为(368±28)、(367±28)和(338±15)HU,肾动脉内CT值分别为(365±27)、(364 ±29)和(336±15) HU,脾动脉内CT值分别为(373±28)、(372 ±28)和(343±15)HU,肠系膜上动脉内CT值分别为(374±28)、(372±28)和(344±16)HU,3组间上述血管内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两两比较,A组和C组、B组和C组间各血管内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组和B组间各血管内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每例患者对比剂用量为90ml,B组和C组每例患者人均对比剂用量分别为(51±9)和(4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091,P=0.00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肾动脉图像质量优秀、良好和一般的为26、7和1例,B组分别为24、7和1例,C组分别为22、8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61,P=0.755).结论 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个体化注射方式在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下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警性的防护对策。方法以2019年4-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315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高压注射外渗将患者分为外渗组(n=21)和无外渗组(n=31574),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结果进行CT增强检查31595例患者中发生高压注射外渗21例,占0.07%。单因素分析显示,外渗组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是否有化疗史和注射护士的工作年限与无外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化疗史和注射护士工作年限是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注射护士工作年限、化疗史,采取积极防护措施对减少对比剂外渗和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术前了解胃癌患者胃左动脉的解剖,指导术中N07组淋巴结的清扫.方法 利用64排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在术前检查胃癌患者胃左动脉的起始位置.结果 本组共观察731例.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干者635例,其中起于肝总动脉和脾动脉分支处者176例,起于腹腔干前1/3者292例,起于中1/3者135例,起于后1/3者32例.起于其他地方者共78例,其中起于腹腔干与腹主动脉夹角处者9例,起于腹主动脉者28例,起于胃脾动脉干者27例,起于脾动脉者4例,起于肝总动脉者4例,起于肝左动脉者1例,起于肝胃动脉干者4例,起于肠系膜上动脉者1例.15例胃左动脉缺如.3例特殊变异.结论 术前掌握胃癌患者胃左动脉起始位置及变异情况对顺利清扫其周围淋巴结,避免血管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