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15例经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病例,探讨乙状窦前入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临床表现:耳鸣、耳聋2例,面部麻木10例,头痛13例,肢体乏力、行走不稳12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后组颅神经麻痹3例,肢体轻瘫6例,共济运动障碍8例。术前行CT检查及MRI检查。肿瘤最大直径为3.0~6.0 cm。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8例,胆脂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大型听神经瘤1例,软骨肉瘤1例,脑转移瘤1例。结果脑膜瘤8例中SimpsonⅡ级切除5例,SimpsonⅢ~Ⅳ级切除3例;胆脂瘤2例全切除;三叉神经鞘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1例;听神经瘤1全切除;软骨肉瘤1例行大部切除;脑转移瘤1例全切除。术后感觉性失语:1例胆脂瘤患者术后出现,1个月内恢复。第Ⅲ颅神经麻痹1例,第Ⅴ颅神经功能障碍2例,周围性面瘫1例,后组颅神经麻痹1例。结论乙状窦前入路可以近距离暴露肿瘤,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2.
病例1患者男,39岁,患2型糖尿病3年。头皮感染并溃疡形成半年余,见右颞顶部约8cm×8cm大小类圆形红肿,中央部见-2cm×2cm皮肤缺损溃疡,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未愈,形成头皮缺损,常规换药未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治疗20余天后,皮缘肉芽生长,缺损缩小,皮肤红肿减轻。  相似文献   
3.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MMD)是一类发病机制不清的脑血管病,其临床特点是双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长期进行性阻塞或狭窄,并可在颅腔内形成畸形的血管网络,使病变的血管网络出现“烟雾”状,故被称作“烟雾病”。目前关于烟雾病的治疗方法多为间接或直接血管重建,或联合手术,但其效果和预后仍有很大争议。基于此,本文就脑-硬脑膜-颞肌环路术(Encephalo-Duro-Arterio-Myo-Synangiosis,EDAMS)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供丰富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血供丰富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CTA或DSA明确瘤周血管走形及肿瘤血供情况,发现肿瘤血运丰富,首先行颈外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然后经显微手术行脑膜瘤切除术,分析病人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等,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28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分级Ⅰ、Ⅱ级)21例,次全切除(Simpson分级Ⅲ级)6例,部分切除(Simp-son分级Ⅳ级)1例。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cow out scale,GOS)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8例,Ⅳ级19例,Ⅴ级1例。结论完善术前评估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应用血管成像技术及栓塞术配合显微手术治疗血供丰富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对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及经动脉血管内多方式联合治疗的经验。方法总结分析6例经血管内治疗的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资料,6例患者经查体及CT、MR、DSA等确诊,均行经动脉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可脱球囊闭塞瘘口,可脱球囊联合弹簧圈,应用Onyx胶封堵引流静脉、弹簧圈填塞动脉瘤及覆膜支架辅助治疗,经支架辅助下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结果 1例单纯应用可脱球囊,2例联合应用球囊和弹簧圈填塞,2例应用Onyx胶封堵引流静脉、弹簧圈填塞动脉瘤及支架辅助治疗,1例经支架辅助下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术后随访无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因术前视神经损害导致患眼视力未恢复正常。结论血管内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急性颅脑创伤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10岁以下小儿急性颅脑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0~10岁,平均(4.12±0.63)岁。按年龄分为0~5岁组和6~10岁组,其中0~5岁组91例(69.5%),6~10岁组39例(30.5%)。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受伤机制、损伤类型、伤情及治疗方法、预后等特点。 结果共纳入130例,跌倒是0~5岁组主要致伤原因,6~10岁组患儿中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两组在致伤机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0岁组开放性颅脑损伤发生率(28.2%,11/39)高于0~5岁组(14.3%,1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0岁组患儿急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率(46.2%,18/39)及脑脊液漏发生率(30.8%,12/39)高于0~5岁组(分别为20.9%,19/91及4.4%,4/91)(P<0.05)。按GCS评分分级,两组均以轻型颅脑损伤为主,两组主要治疗手段均为非手术治疗。23例(17.7%)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23例实施了开颅手术之外的有创治疗措施,两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受伤3个月时随访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3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17例(90%),中残11例,重残3例,死亡3例。两组总体预后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年龄段小儿颅脑创伤在受伤机制、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依据颅脑创伤的特点,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婴幼儿颅脑损伤后发生颅骨凹陷骨折比较常见,有时合并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要符合婴幼儿体质特点且尽量微创的手术治疗。本研究探讨婴幼儿颅骨凹陷骨折合并骨折下血肿的自体骨瓣成形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2015-01-01-2018-01-01采用骨瓣成形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颅骨凹陷骨折合并血肿病例资料,均采用环绕凹陷骨折片的小骨瓣开颅及复位术,术中将骨折片取下后整复,对破碎严重者予以耳脑胶黏合,探查并清除骨折下的血肿后,应用可吸收颅骨锁行骨瓣原位固定,复查脑CT平扫及三维重建,术后随访。结果共采用开瓣手术治疗患儿13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2.62±0.41)岁;男6例,女7例;颞顶骨骨折9例,枕骨骨折1例,额骨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1~28h;颅骨凹陷深度5~16mm;合并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2例,脑挫伤3例,13例均无脑疝;术后复查脑CT可见骨瓣均复位良好,无再出血。术后均在1~2周出院,随访至术后2周~1年,平均3.6个月,均恢复良好,格拉斯哥(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预后评分5分12例,4分1例。结论对于颅骨凹陷骨折深度>5mm,合并骨折片下血肿及脑挫伤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婴幼儿,行开颅并自体骨瓣成形手术,修复骨折片、清除血肿,原位复位骨瓣并可吸收材料固定骨瓣,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事件相关电位(ERPs)在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的意识评估和预后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N100、失匹配负波、P300、N400等成分。ERPs试验范式的改进、对ERPs成分的脑源定位分析及脑网络研究、ERPs与其他技术的结合等是pDOC评估中的研究热点。本文现围绕上述方向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黏蛋白16(MUC16)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下调MUC16基因表达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9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神经胶质瘤患者86例及因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MUC16蛋白表达水平,培养U87细胞并分为MUC16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U87细胞中MUC16表达情况,以及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UC16蛋白在神经胶质瘤患者中阳性表达率73.26%,正常脑组织为2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UC16蛋白在不同WHO分级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16干扰组MUC16 mRNA相对表达量,24、48、72和96 h时吸光度(A)值、24和48 h时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胶质瘤组织中MUC16呈高表达,且与WHO分级呈正相关,下调U87细胞中MUC16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构建一种新型腺病毒载体,验证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治疗胶质瘤的疗效,并证实新型载体的优势。方法经美国华盛顿大学实验室授权获得Ad/35△E1-△E3,即E1和E3缺失的5型腺病毒纤维fiber被35型新型载体。利用基因重组,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质粒Ad5/35△E1-△E3-TRAIL。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Ad5/35△E1-△E3-TRAIL,并并测定病毒滴度。采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纯化后Ad5/35△E1-△E3-TRAIL的病毒滴度为1.22×1015pfu/l。重组质粒经RT-PCR都扩增出104 bp的基因片段。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到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结论新型腺病毒载体质粒Ad5/35△E1-△E3-TRAIL能够高效的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