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梁小英  王莉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823-482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2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按常规分离培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NCCLS规定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分离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1 792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其所占比率依次为31.25%、27.57%、22.21%、11.22%、4.68%、3.07%,从总的耐药情况显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抗菌作用良好,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抗菌药物的滥用给临床多重耐药菌带来治疗上的困难,临床要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和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用自配玻璃贮血容器与进口原装塑料贮血器在血液分析仪上进行比较,通过4℃、20℃、30℃不同温度及在采血后30min、2h、4h、6h、8h、24h分别在K-4500型、F-820型血液分析仪上观察8项参数指标,结果二种仪器显示同样变化趋势,二种贮血容器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证实了自配玻璃贮血器可替代进口塑料贮血器用于血液分析仪上。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采血后贮存时间及温度变化对其参数的影响。提示了最佳的测定时间及温度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2563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的意义。方法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2 56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MP-IgM抗体阳性577例,阳性率为22.51%,其中0~1岁、1~3岁、3~5岁、5~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8%、23.68%、26.07%、30.61%;除0~1岁组MP-IgM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外(P<0.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MP-IgM抗体可作为MP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MP主要感染3~12岁儿童。  相似文献   
4.
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近3年来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 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3 018份尿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 080株,阳性率为35.8%,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5%,居前三位的是大肠埃希菌(37.6%)、肺炎克雷伯菌(8.2%)和铜绿假单胞菌(6.2%);革兰阳性菌占20.2%,居前三位的是表皮葡萄球菌(7.5%)、粪肠球菌(4.7%)和屎肠球菌(2.8%);真菌占12.3%.3年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430株,居首位,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菌株有30%.结论 尿培养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但多重耐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离率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没药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冠科  李思瑶  丁丽琴  王莉宁  邱峰 《中草药》2020,51(13):3372-3377
目的研究没药属没药Commiphora myrrha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色谱,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没药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methoxyl-guaia-6,10-dien-4α-ol(1)、(1R,4S,5R,10R)-isodauc-6-en-10,14-diol(2)、 10α-hydroxy-isodauc-6-en-14-al(3)、 guaia-6,10-dien-4α,11-diol(4)、 orientalolB(5)、(1S,4R,5R,10S)-isodauc-6-en-10,14-diol (6)、(1S,4S,5R,10S)-isodauc-6-en-10,14-diol (7)、alismanoid C (8)、guaiandiol (9)、canangaterpene Ⅵ (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没药醇A。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肽脱甲酰基酶(PDF)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筛选得到活性微生物发酵液粗提物样品。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扩增肽脱甲酰基酶的基因片段def,构建表达载体pET-28a-def,表达并纯化结核分枝杆菌PDF酶;基于PDF水解三肽底物for-Met-Ala-Ser释放出游离NH2,而游离NH2可与荧光胺反应产生荧光的原理,利用测定所产生荧光值的方法,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使用该模型对12400个微生物发酵液粗提物样品进行筛选,同时以耻垢分枝杆菌为检定菌,平板纸片法检测样品的抗菌活性,并检测所得阳性样品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def;所建立的模型稳定可行,可用于以肽脱甲酰基酶为靶点的抗结核药物的高通量筛选;用该模型对12400个微生物发酵液粗提物样品进行筛选,最终得到8个对肽脱甲酰基酶抑制活性和抗耻垢分枝杆菌活性均较好的阳性样品,阳性率0.06%;其中5个样品的细胞毒性较小。结论建立了灵敏度好、稳定性高的结核分枝杆菌肽脱甲酰基酶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所得到的阳性样品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院2012年多重耐药菌(MDROs)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控MDROs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该院2012年1-12月检出的MDROs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MDROs 370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41株(92.16%),革兰阳性(G+)球菌29株[7.84%,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MDROs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79株)、神经外科(65株)、神经内科(40株)、普通外科(39株)、老年科(32株)。29株MRSA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替加环素、利福平等抗生素耐药率均>60%,无万古霉素耐药株;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50%左右;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普遍不敏感,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几乎是泛耐药。结论该院分离的MDROs以G-菌为主,主要分离自收治重症及高龄患者的科室。需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MDROs播散。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性,45岁,为个体户,主要从事烧腊生意,经常接触生猪肉,手部有破损(小伤口)。因发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呕吐1d于2月9日入院。患者家属代诉前一晚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0℃,伴咳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开展日标性监测,对80例有病原学诊断依据的VAP患者,分析其病原菌及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致病菌1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68.2%),真菌22株(20.6%),革兰阳性菌12株(11.2%);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26株(24.3%)、肺炎克雷伯菌19株(17.8%)、鲍氏不动杆菌14株(13.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株(7.5%)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5.6%)占主导地位;白色假丝酵母菌为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阴性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他啶和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及阿米卡星药物敏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及其他大多数药物耐药.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ICU中VAP的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不可忽视,致病菌耐药性升高,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地区妇女生殖道支原体属耐药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005-2009年广西壮族地区妇女生殖道支原体属对抗菌药物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支原体属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 2005-2009年支原体属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解脲脲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005-2007年耐药率逐年上升,2007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罗红霉素在2005-2009年耐药率分别为32.65%、40.12%、44.66%、33.28%和29.35%;2007年起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共发现7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菌株。结论加强支原体属耐药监测,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可防止对多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