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姜辣素对顺铂所致大鼠异嗜高岭土模型的影响并观察外周和中枢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组、阿瑞吡坦+地塞米松组、姜辣素组及姜辣素+地塞米松组,24 h及72 h记录各组摄食量及食高岭土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和回肠中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24 h内,姜辣素组、姜辣素+地塞米松组摄食量增加,啃食高岭土量减少,姜辣素组与姜辣素+地塞米松组相比摄食量增加(P<0.05);48~72h内,姜辣素组食高岭土量减少(P<0.05)。姜辣素组、姜辣素+地塞米松组c-fos阳性表达颗粒的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姜辣素可促进摄食并可抑制顺铂所致的大鼠异嗜高岭土行为,地塞米松对姜辣素无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陈述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难点的体会.方法 分析67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切除经验,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67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仅1例中转开胸.结论 目前胸腔镜肺叶切除技术已日趋成熟,逐步成为常规手术,较开胸有诸多优点,但亦有诸多难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同处理因素对SD大鼠肠道菌群数量及比例的影响。方法根据围手术期不同处理因素,将SD大鼠48只分成对照组、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禁食组、抗生素-肠道准备组、抗生素-肠道准备一禁食组、肠道准备-手术处理-抗生素.术后早期进食组(术后早期进食组)及肠道准备-手术处理.抗生素一术后禁食组(术后禁食组)8组。每组6只.处死后取回盲部粪便.采用倍比稀释法分别涂在选择性培养基上,37℃恒温培育48h,对大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大鼠细菌总数、类杆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而大肠杆菌水平上升(P〈0.05),杆菌与球菌的比例(杆球比)升高(P〈O.05):肠道准备组大鼠细菌总数、类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而大肠杆菌无明显变化(P〉O.05)。杆球比下降(P〈0.05);禁食组细菌总数、类杆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大肠杆菌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杆球比下降(P〈0.05)。术后早期进食组与术后禁食组相比,大肠杆菌、肠球菌及细菌总数明显升高(P〈0.05),杆球比下降(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及禁食均可影响SD大鼠肠道菌群数量和比例的改变,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术后早期进食对菌群失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45min)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缺血再灌注(Ia)、缺血预处理(IP)及缺血后处理(IPo)组,各6只。IP组于缺血前给予3周期的8min缺血、5min再灌注,IPo组于缺血后(再灌注前)给予6周期的10s再灌注、10s缺血。24h后观察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NO;取肾脏组织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及IP组血清Cr、BUN、NO和MDA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中SOD、MDA水平升高(P〈0.05);IPo组与IP组相比,以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P和IPo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都有保护作用,二者保护作用无区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姜辣素辅助昂丹司琼对顺铂所致大鼠急性期和延迟期异嗜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昂丹司琼组、姜辣素组及姜辣素+昂丹司琼组,记录顺铂注射后0-24 h和48-72 h各组大鼠摄食量及啃食高岭土量.72 h后取延髓极后区及近端空肠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组织中P物质表达.结果:顺铂注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生素、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饮食对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非肠道准备组(Ⅱ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Ⅲ组)、非肠道准备+术后非禁饮食组+术后抗生素限制组(Ⅳ组),围手术期分别采用相应的措施处理,收集病人手术前后粪便标本,接种于大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6种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按平板活菌计数法计数细菌数量,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各组病人术后肠道菌群较术前均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总数显著减少(t=14.784,P〈0.05),大肠杆菌计数显著增加(t=21.727,P〈0.05),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肠球菌则明显减少(t=13.894~95.802,P〈0.05),且杆球比显著紊乱(t=20.963,P〈0.05)。Ⅲ组术后各种细菌水平均低于Ⅳ组(F=9.487~483.350,P〈0.05),杆球比高于Ⅳ组(F=483.350,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水平下降(F=42.30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术后类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细菌总数明显降低(F=9.487~169.877,P〈0.05),杆球比下降(F=483.350,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肠道准备及术后禁饮食不同程度地影响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容易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微生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食管癌术后患者部分肠道菌群的数量,反映不同抗生素及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方案对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6组,每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分别接受6种不同的抗生素及肠内外营养干预方案:抗生素应用3d+术前、术后肠内营养(B组);抗生素应用3d+术前肠外营养、术后肠内营养(C组);抗生素应用3d+术前、术后肠外营养(D组);抗生素应用7d+术前、术后肠内营养(E组);抗生素应用7d+术前肠外营养、术后肠内营养(F组);抗生素应用7d+术前、术后肠外营养(G组).采用光冈菌群测定法检测患者术后第1次粪便中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以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菌群数量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的差异,并观察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双歧杆菌[(10.59±0.39)比(10.88±0.10) lg10n/ml,P=0.186]、乳酸杆菌[(8.59±0.31)比(8.72±0.22) lg10n/ml,P=0.534]、肠杆菌[(8.43±0.50)比(8.67 ±0.24) lg10n/ml,P=0.266]、肠球菌[(7.40±0.61)比(7.78±0.16) lg10n/ml,P=0.111]及B/E值[(1.2589±0.0644)比(1.2560±0.0330),P=0.82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E、F、G组的拟杆菌[(11.08±0.48),P=0.139; (9.23±0.42),P=0.000; (10.80±0.26),P=0.004; (10.24±0.45),P=0.000;(8.05±0.53),P=0.000比(11.36±0.48) lg10n/ml]、双歧杆菌[(10.19±0.49),P=0.062; (9.00±0.52),P=0.000; (9.31±0.45),P=0.000; (8.47±0.56),P=0.000; (6.99±0.56),P=0.000比(10.59±0.39) lg10n/ml]、乳酸杆菌[(7.99±0.58),P=0.006; (6.84±0.47),P=0.000; (7.72±0.35),P=0.000; (6.93±0.43),P=0.000; (5.93±0.76),P=0.000比(8.59±0.31) lg10n/ml]、肠杆菌[(8.19 ±0.43),P=0.258;(7.93±0.60),P=0.020;(7.47±0.43),P=0.000; (6.90±0.42),P=0.000; (6.58±0.57),P=0.000比(8.43±0.50) lg10n/ml]、肠球菌[(6.90±0.54),P=0.037;(5.89±0.68),P=0.000;(6.20±0.52),P=0.000;(5.91±0.39),P=0.000;(5.14±0.58),P=0.000比(7.40±0.61) lg10n/ml]数量较B组均减少.D及G组B/E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1433±0.1350,P=0.025; 1.0706±0.1413,P=0.000比1.2560±0.0330).各组肺部感染(x2=3.647,P=0.601)及吻合口瘘发生率(x2=5.000,P=0.4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3d及术后积极应用肠内营养有益于肠道微生态平衡;术后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易造成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同处理因素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直肠癌患者。按术前肠道准备、抗生素应用和术后禁食3个因素进行析因设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人组患者分为8组.每组8例。收集手术前后粪便标本,倍比稀释后分别涂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恒温培育48h,对肠道细菌进行计数.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菌群变化的程度。结果与术前相比.各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细菌总数、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肠球菌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计数明显增加(P〈O.05);且杆菌与球菌的比例(杆球比)显著紊乱。各组术后细菌总数经过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肠道准备、抗生素应用及术后禁食均为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均P〈0.05)。与上述3项因素均限制组相比,抗生素未限制组术后大肠杆菌、类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及细菌总数均下降,杆球比升高(P〈0.05);肠道准备组术后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细菌总数及杆球比均下降(P〈0.05);术后禁食组术后类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细菌总数及杆球比均下降(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及术后禁饮食均可影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在数量及比例的改变.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外科手术技术改进,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逐步提高,其五年生存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虽然手术经过不断的优化,手术创伤明显变小,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无未明显改善,其中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 AL)是结直肠癌术后较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一旦出现AL,可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按期化疗、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加剧医患之间的矛盾,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外科医生应当在关注如何优化术式及提高五年生存率的同时,也应该将研究焦点放在如何解决术后并发症上。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文献,阐述直肠癌AL的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因素处理组(3个亚组:抗生素组,肠道准备组,禁饮食组);双因素处理组(3个亚组:抗生素+肠道准备组,肠道准备+禁饮食组,抗生素+禁饮食组);三因素处理组(抗生素+肠道准备+禁饮食组);手术处理组(2个亚组:肠道准备+抗生素+手术处理+术后早期进食组,肠道准备+抗生素+手术处理+术后禁饮食组)。各组均处理4 d,第5天脱颈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回盲部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单因素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双因素组与单因素组比较,以及三因素组与双因素组比较,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含抗生素处理的亚组上述变化较同组中不含抗生素处理的亚组明显(均P<0.05)。术后早期进食组大肠杆菌数量较术后禁饮食组有所减少,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肠道准备以及禁饮食均可引起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抗生素的影响最大;处理因素越多,影响越大。术后早期进食对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小于术后禁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