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囊肝病常与多囊肾病同时存在,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月10日收治1例多囊肝合并多囊肾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先证者资料 患者,女性,65岁,因"反复腹胀10余年,加重3个月"入院.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其适应证明显扩大,相应并发症报道亦有增多的趋势,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是食管穿孔,但内镜诊疗引起食管壁夹层国内鲜见报道。本科于2013年9月诊治1例内镜下治疗引起食管壁内夹层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九年义务教育期儿童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80例儿童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结果:检查后家属满意100%,患儿对检查过程遗忘100%.慢性胃炎发病率最高,HP阳性感染率为12.50%。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是儿童无痛胃镜检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无痛胃镜术可用于提高儿童患者的消化道疾病诊治。  相似文献   
4.
王细金 《中外医疗》2012,31(31):107+109-107,109
目的探讨思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生长抑制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思他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次实验结果表明,思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对诊断缺血性肠病的价值。方法总结并分析资料完整且经临床确诊的31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缺血性肠病中,缺血位于乙状结肠7例、降结肠6例、降结肠+乙状结肠14例、横结肠2例、横结肠+降结肠2例;有冠心病史13例,有糖尿病史11例,有高血压病史23例,有高脂血症14例,有肝硬化病史2例,曾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多年1例,合并心房纤颤9例。确诊方法:腹部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闭塞5例,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腹部血管彩超提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狭窄8例;6例腹部CTA未见肠系膜血管狭窄、闭塞,结合病史、D-二聚体、结肠镜下表现诊断缺血性肠病。26例经过内科保守治疗好转,4例因腹痛加重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1例病情加重放弃治疗。结肠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呈节段性分布,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除黏膜活检提示黏膜下层含铁血黄素细胞对诊断有意义外,其他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 450±242)μg·L-1,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正常值<0.3μg·L-1)。结论缺血性肠病绝大多数患者临床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有助提高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率;缺血性肠病应当早期诊断,内科保守治疗可好转,部分需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疗水平,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对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06~2013年胃MALT淋巴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检查示胃MALT淋巴瘤疑似病例67例,病理确诊胃MALT淋巴瘤18例,内镜病理诊断符合率26.9%。18例确诊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54.2±8.7)岁。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最常见15例(83.3%),恶心、呕吐14例(77.8%),纳差11例(61.1%)、消瘦7例(38.9%),呕血、黑便3例(16.7%)。内镜下表现为广泛、多发溃疡或结节样病变,病变位于胃窦部7例,胃体部9例,同时累及胃窦、胃体部2例。12例中7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阳性率58.3%。18例患者中经手术+术后化疗7例;单纯化疗5例;根除HP治疗3例;根除HP治疗+手术3例。结论  胃MALT淋巴瘤临床、内镜下特点特异性差,极易误诊;胃MALT淋巴瘤治疗首选根除HP治疗,对于转移和根除HP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进一步放化疗或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老年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老年患者32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住院天数、7 d内出血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7 d内出血复发率为12.50%,观察组7 d内出血复发率为0,两组患者7 d内出血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辅助治疗老年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止血迅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老年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套吸分离切除术治疗胃小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经内镜下套吸分离切除21例患者胃小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标本CD117、CD34和Desmin的表达。术后第7天、第1、3及6个月和1年后分别复查胃镜检查,观察瘤体脱落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21例病例中,20个瘤体完全分离,完全分离率为95.2%;1例患者瘤体未能完全分离,但随圈套器脱落而坏死。所有21例患者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未出现内镜下复发。结论治疗胃小间质瘤内镜下套吸分离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并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切除彻底等优点,为胃小间质瘤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变化与HB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HBV DNA含量高低分为A(〈103拷贝/ml)、B(103∽105拷贝/ml)、C(106∽108拷贝/ml)3组,分别检测3组的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结果 A组的HBeAg为(3.971±14.47)S/CO,B组为(446.7±785.8)S/C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HBe、HBeAg、HBsAg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BeA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抗-HBs、抗-H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M阳性标本中抗-HBs、抗-HBc与HBsAg含量与HBV DNA无相关性,抗-HBe与HBV DNA呈负相关,HBeAg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对于传染性评价、乙型肝炎诊治及疗效观察均具有指导意义;定量检测HBV M虽在HBV复制程度的判断及传染性评价方面无明显价值,但可为乙型肝炎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9岁,因"腹部疼痛2月"于2013年12月14日入院。缘于2月前出现发热,最高温度38.5℃,以下午及夜间体温升高为主,伴有腹部隐痛不适,定位模糊,腹部胀气、嗳气明显,肛门排气频繁,无恶心、呕吐,无黄疸。入院体检:查体:体温36.7℃,脉搏10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4/70mm Hg,心肺体检无异常。腹稍膨隆、韧,左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