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的IL-1、TNF-α、5-HT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IL-1(2.20±0.24)pg/ml、TNF-α(9.75±1.50)pg/ml、5-HT(97.66±8.23)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4.20±0.38)pg/ml、(14.52±2.16)pg/ml、(158.37±10.91)ng/ml (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72.84±26.79)ml、术后引流量(301.58±25.34)ml均多于对照组的(348.69±24.36)、(154....  相似文献   
2.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研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系统的功能锻炼对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对224例患者术后10d、30d时的膝、肘关节ROM进行统计。结果:上肢肘关节ROM:伤后10d达89.6°±22.3°、30d达123.5°±19°,膝关节ROM:伤后10d达85.4°±25.8°、伤后30d达120°±18°。结论:早期系统的功能锻炼可使骨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尽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恶性骨肿瘤好发于股骨和胫骨,过去常用的方法是截肢,随着新辅助化疗、放疗、介入等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截肢对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近年来保肢手术逐步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5月共进行28例下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  相似文献   
4.
王竑昕 《河北医药》2012,34(17):2604-2605
目的 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至2010年手术治疗并后的随访的46例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疗效及所采用的手术入路.其中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选用髂腹股沟入路22例,Kocher-Langenbeck入路16例,前后双入路8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或钛板固定.结果 46例患者获得1~10年随访,按自定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3例,良1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2.6%.结论 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并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合适手术入路并尽量取得满意的复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骨折髓外拉力固定器在肱骨干、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髓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状骨折中应用日趋广泛,但髓内固定不能应用拉力螺钉,对于有必要固定的大骨块、骨折断端,多只能采用环扎等技术,效果不可靠,血运破坏大。笔者参考拉力螺钉技术,设计了一种髓外拉力固定器,用于肱骨干、股骨干骨折内固定,获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与股骨颈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应关系.为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组共187例,男78例,女109例,年龄65~87岁,平均73.7岁.入院后均行dynamic hip screw (DHS)内固定治疗.术后内固定失效21例(男7例,女14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期间所有人院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对侧股骨颈骨密度测定;分析骨密度与内固定术后失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内固定失效患者股骨颈BMD均值为(0.405±0.122) g/cm2,女性内固定失效患者为(0.396±0.113)g.cm2.[结论]骨密度越低,内固定失效可能性越大.如老年人股骨颈骨密度低于临界值,对于转子间骨折建议不行内固定治疗,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