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脂组分异常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眼底检查,通过眼底荧光素钠造影根据病变程度分为3组,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组(A组),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组(B组),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C组),检测3组的血脂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并计算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TC/HDL-C比值及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3组的hs-CRP水平、TC/HDL-C比值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分别与B组、C组的hs-CRP水平,TC/HDL-C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hsCRP水平,TC/HDL-C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血清hs-CRP水平和TC/HDL-C比值,发现两者具有正向相关性,推测有正向协同作用。结论血清hs-CRP的检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病情评估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TC/HDL-C比值所反映的血脂组分异常也是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进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05/2016-05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20例158眼,分为糖尿病组80例110眼和正常对照组40例48眼,根据HbA1c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高HbA1c组(HbA1c>7.0%,39例54眼)和低HbA1c组(HbA1c≤7.0%,41例56眼),观察上述三组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1mo的黄斑总容积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结果:术前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较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术后1mo黄斑总容积、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高HbA1c组高于低HbA1c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bA1c组上述指标稍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bA1c与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且其可用于监测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术前HbA1c高于7.0%者,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Ⅰ型胶原酶和胰酶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中的不同消化作用,以寻找更好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培养法,Ⅰ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分别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经消化酶解后游离细胞的存活数量,判别两组间消化作用的差异。结果Ⅰ型胶原酶消化的组织片更容易贴壁,生长速度更快,其游离细胞台盼蓝不着色率为(78.85±6.78)%,胰酶消化法为(27.20±3.28)%,两种酶消化后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成功率远优于传统改良的胰酶消化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探讨星状孢菌素在近紫外线辐射时对细胞通讯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近紫外线辐射模型,星状孢菌素作为实验因素,设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细胞的荧光恢复率以评估细胞的通讯功能,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水平.结果 近紫外线照射15 min后,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细胞形态均发生变化,但实验组的变化较对照组轻.近紫外线照射10和15 min后,实验组荧光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近紫外线照射10 min后,实验组晶状体上皮细胞Cx43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近紫外线辐射可损伤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通讯功能,星状孢菌素对细胞通讯功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比值(ApoB/ApoA-1)与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发生及进展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重庆渝北区医院眼科和内科住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279例,其中DME患者82例。方法 对279例DR住院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黄斑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发现DME患者82例设为病例组(DME组), 其余197例设为阳性对照组(非DME组),并设立健康对照组80例。82例DME患者再根据黄斑水肿程度,分为轻度(Ⅰ组)、中度(Ⅱ组)和重度组(Ⅲ组)。收集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糖化血红蛋白,及ApoB和ApoA-1等血脂指标,并计算体质指数、ApoB/ApoA-1比值。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主要指标 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浓度,ApoB/ApoA-1比值和黄斑水肿分级。结果 DME组、非DME组及健康对照组的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poB/ApoA-1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轻、中、重度DME患者的ApoB/ApoA-1比值分别为1.01±0.07、1.18±0.04和1.32±0.08(F=142.04,P<0.001)。偏相关性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DME的严重程度与ApoB/ApoA-1比值成正相关(r=0.725 ,P<0.001)。结论 血清脂蛋白比值增高是DME病情发生及进展的高危因素,合理控制血脂可能有利于降低DME的发病风险,ApoB/ApoA-1比值可以作为DME预测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是眼的透明屈光介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混浊影响眼的功能,就被称为白内障。晶状体的透明性是其最主要的光学特性,除了因为晶状体内部没有血管和神经以外,也与晶状体细胞间格外紧密规整的排布有关。晶状体表面的上皮细胞能够终生保持分裂增殖能力,成熟的细胞不停地被新生的细胞所覆盖包裹,并逐渐向长梭形的纤维细胞分化,失去细胞器,最终被可溶性的晶状体蛋白所充盈。晶状体细胞不会因为死亡而脱落,所以晶状体的体积会随着年龄而有相应的增长。那么,对于可能超过百岁的人类,固态的、体积持续增大的这些大量的晶状体细胞,在没有血管的情况下是如何完成代谢和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呢?许多学者的研究都已经表明,  相似文献   
7.
1984年,Furusho首先提出川崎病患者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能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10d应用较〉10d应用有效),但是否应早期应用(≤5d)及其效果如何,尚不清楚。笔者观察了本院41例川崎病不同时期应用IVIG和阿司匹林(ASP)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awasaki disase,KD)由13本学者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我们对我院51例住院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