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13名在我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护理组,一组为综合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规律的血液透析以及相关药物治疗,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观察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有无不同。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在SAS表以及SDS表中显示护理后的评分下降较常规护理组明显,并发症(高血钾、高血磷、以及内瘘堵塞)的发生率较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血液透析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存在改善作用,能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普及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不同的封管方法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的应用分析,探讨对老年患者更有效且更安全的封管方法。方法:选择70例从2018年12月~2019年4月在某院以临时性透析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按随机分组把患者分为枸橼酸钠组与肝素钠组各35例。对比两种封管方法的经济学效益,并观察两组封管效果以及凝血效果。结果:2.5%枸橼酸钠导管封管器的费用相对于使用肝素钠封管可减少17.6%,并且明显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两组患者在导管感染、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g/ml浓度的肝素封管后APT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5%枸橼酸钠封管液封管后不影响老年透析患者的凝血功能,对老年患者更加安全。结论:使用2.5%枸橼酸钠封管器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是安全有效的,并且更加节省成本和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以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8例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为常规血液透析(常规透析组),一组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串联治疗组),一组为串联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综合专科护理干预组(串联综合护理组),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缓解疗效情况。结果:串联治疗组与串联综合护理组能有效改善瘙痒发生率,分别为39.5%与45.2%,尤其是轻度与重度瘙痒的改善程度显著。串联综合护理组无论皮肤瘙痒评分还是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下降为(6.74±8.23)分,生活质量评分提高至(68.93±9.93)分,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多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起到明显改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及并发症情况,于2018年7月~8月匹配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成立“内瘘”圈,比较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前后圈能力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为262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8%(94/262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穿刺230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25/230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规范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可有效保证透析质量,提高护士内瘘穿刺水平及工作积极性,提升圈成员的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