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常年居高不下,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多样,主要有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等,虽然逐渐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由于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产生以及治疗后复发转移的出现,大多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中国传统医学强调“整体观念”,从“证候”入手,在肺癌的诊疗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跟认可。《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通过总结42年的实践及临床经验所得,并刊行于1830年的唯一传世之书。全书共计三万余字,分有上下二卷,上卷内容又分为两部分,其一为他对前人在脏腑解剖及生理功能方面一些矛盾认知的辨析,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新认识,并根据自身观察绘制了相关图谱与古人的图谱进行比对;其二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以及膈下逐瘀汤三首方剂分治人体外周、胸中、肚腹血瘀之症的临床应用。下卷则论述了临床诸症的气血病机、诊疗以及自创方剂的相关应用。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革新脏腑及生理认知、继承与发扬气血理论、充实完善了血瘀学说,并创立了一系列在临床实践中行之有...  相似文献   
3.
目前,化疗是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抑制瘤体生长、控制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严重的毒副反应用。随着WHO健康新概念的提出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研究在肿瘤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衡量和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化疗药物具有易耗气伤阴的特性,扶正口服液主要由益气养阴类中药组成,与化疗协同应用,  相似文献   
4.
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化疗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化疗药物入血,损伤血络,致血脉空虚、气血瘀滞,加上化疗后元气虚衰,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致使血停而为瘀,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因此,临证中在补益正气的前提下,同时因人制宜、辨证活血化瘀,使益气与行血并行,可祛瘀生新、推陈出新,促进骨髓造血,从而可有效改善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阳和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瘤癌痛的疗效及对血清NTX、ALP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癌痛的疗效、疼痛VAS评分、血清NTX及ALP水平、卡氏功能(KPS)评分、不良反应等,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癌痛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78.5%,对照组为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骨代谢标志物NTX、AL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88.09%,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和汤联合唑来膦酸能够有效缓解肺癌骨转移癌痛,并降低血清NTX、AL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肺解毒汤加减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晚期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肺解毒汤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骨髓抑制情况、免疫功能改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补肺解毒汤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2%,62.86%,补肺解毒汤联合化疗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化疗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补肺解毒汤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62%,33.33%,补肺解毒汤联合化疗组明显优于化疗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补肺解毒汤联合化疗组出现外周血象异常情况明显低于化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补肺解毒汤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治疗前后比较,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补肺解毒汤联合化疗组比化疗组免疫力明显提高;与化疗组比较,补肺解毒汤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肺解毒汤为基础方加减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气阴两虚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协同作用,在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基于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级本科生3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83例行传统大班教学的学生为传统组,187例行基于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的学生为案例组。观察两组的教学成果。结果案例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案例组学生对教学各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抗疫”处于关键时期,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可喜成绩。肿瘤患者体质的特殊性、住院复查和专科治疗的周期性及其对新冠肺炎的易感性,决定了这一特殊群体需要更有效的防护以保证肿瘤专科治疗。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医“治未病”在肿瘤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认为“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养生防病举措有机结合、组合出击,可为肿瘤住院患者“防疫抗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探讨华蟾素调控肌球蛋白重链 9(MYH9)/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MYC)通路对急 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评估华蟾素对AML细胞在体内 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2)体外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华蟾素处理人AML细胞株HL-60,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 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将HL-60细胞与活化的CD8+ 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表面 标志物 CD2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2(IL-2)和干扰素(IFN-γ)]的水 平,CytoTox96 非放射性细胞毒性分析评估CD8+ T细胞对HL-60细胞的毒性。Western Blot法检测MYH9、USP7和c-MYC的 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Co-IP)法检测 MYH9、USP7 和泛素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转染 MYH9 过表质粒,验证华蟾素在 AML 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华蟾素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增强CD8+ T细胞抗肿瘤的能力。华蟾素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L-60细胞 活力、侵袭。华蟾素处理后上调 CD8+ T细胞表面标志物 CD25的表达,同时还上调 IL-2和 IFN-γ水平。华蟾素增强 CD8+ T 细胞对 HL-60细胞的毒性。华蟾素抑制 HL-60细胞 MYH9、USP7和 c-MYC 的蛋白表达,MYH9通过募集 USP7促进 c-MYC 去泛素化,华蟾素抑制MYH9介导的c-MYC去泛素化。【结论】 华蟾素可通过抑制MYH9的表达进而减少去泛素化酶USP7对 c-MYC的募集,促进c-MYC泛素化降解,从而抑制AML细胞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其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传统治疗手段有手术、介入、局部射频消融、放疗、免疫和靶向治疗等,其中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但患者就诊时常已进展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指征。伽玛刀虽具有定位精准、微创等优势,但其仍会对骨髓的造血功能、肝功能、胃肠道有所损伤,影响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扶正口服液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具有改善造血功能、保护肝功能、减轻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等作用,已用于临床多年。2010年5月-2012年12月,笔者对扶正口服液配合伽马刀治疗肝癌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