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并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ivd,bid。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d-1。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收缩压(SPA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 Tei 指数及血浆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NO)、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 他汀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8%(P<0.05)。治疗后,他汀组PaO2、SaO2、RVEF、NO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PaCO2、BNP、SPAP、Tei指数、ET 1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肯定,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其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发生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对病死率的分析表明40%的患者死于发病的15 min内,多数导致猝死的最初原因是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大多数情况下该病在院外突然发生,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需要及时的院外急救和护送。因此,一旦确诊,应注意院外急救、保护频死心肌、及时纠正心律失常、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及时准确的现场救护与安全的途中监护转运,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如果早期救治及时得当,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较强.自2004年4季度起,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5年1月乍得、苏丹发生爆发流行。为防止流脑通过国境口岸传入传出,对流脑的国内外疫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口岸监测措施进行了综述,以供口岸一线检疫查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和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和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稳定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及不同肺功能分级AECOPD患者血清PGRN、sCD163水平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FEV1/FVC变化。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ECOPD患者血清PGRN和sCD163与FEV1、FVC、FEV1/FVC的关系。根据住院28 d临床结局将80例AECOPD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ECOPD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PGRN、sCD163对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和稳定期组血清PGRN、sCD163水平更高,FEV1、FVC、FEV1/FVC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10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阿托伐他汀组(n=51)。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SOD明显增高,MDA、MPO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F患者的NT-proBNP水平和抑制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 ST2)、脂联素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CHF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9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疗程均为1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心功能评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生化指标以及BNP、s ST2、脂联素和s ICAM-1水平。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Spearman相关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干预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s ST2、脂联素和s ICAM-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高于Ⅲ级,Ⅲ高于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BNP、s ST2、脂联素、s ICAM-1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923、0.871、0.895和0.540),与LVEF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6、-0.223、-0.371和-0.28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NYHA心功能分级、BNP、s ST2、脂联素、s ICAM-1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s ST2、脂联素、s ICAM-1血浆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CHF患者血浆BNP、s ST2、脂联素、s ICAM-1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