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治疗45例(50足)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20个月,平均14.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跟距关节面基本恢复正常,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的(9.56±6.23)°,(85.24±9.36)°恢复至术后的(32.43±7.61)°,(124.34±10.51)°;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的(8.29±7.47)°,(90.63±8.47)°恢复至术后的(30.49±8.06)°,(130.57±6.49)°,经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组:优7足,良10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77.3%;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10足,良13足,中3足,差2足,优良率82.1%,经统计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都是比较实用有效的选择,但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实现治疗的个性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将骨折对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8例使用Bioflex系统(A组)和20例使用融合固定(B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随访9~24个月,末次随访A、B两组VA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示A组优良率89.3%,B组69%,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提供稳定的力学结构的同时,还能保存手术节段一定程度的活动度,减缓邻近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4节段以上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4节段以上颈椎病患者42例,其中A组采用传统颈前路分节段开窗减压植骨内固定术(22例),B组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轴侧植骨Arch钛板内固定术(20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A组手术时间为(320±50)min,显著多于B组(90.8±2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P<0.05)。A组术中失血量多于B组,其中A组平均失血约(320±50)mL,B组平均失血约(180±2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A组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出院时JOA评分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A组随访12~26个月,平均18.7个月;B组随访12~27个月,平均19.1个月。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比较以Ishihara指数为标准,颈椎活动度以过伸过屈侧位片上C_2~C_7的Cobb角变化为准。其中A组活动度丢失4.2°±5.3°,B组活动度丢失3.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shihara指数术后改善3.1±1.6,B组较术前无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4节段以上同时伴有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采用颈前路手术方式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降低远期轴性症状发生率。采用颈后路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周期短,是治疗4节段以上伴椎间不稳的多节段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腺病毒载体搭载的重组人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基因(RAdTIMP-3)转染兔椎间盘后对椎间盘内主要基质成分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用于椎间盘退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扩增Lac-Z基因标记的RAdTIMP-3和重组腺病毒载体RAd66,并进行纯化、鉴定及滴度测定.将30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入5组,分别向L4、5、L5、6椎间盘内注射生理盐水(第1组)、1.0×1010OPU/mlRAd66(第2组)以及1.0×1010OPU/mlRAdTIMP-3(第3、4、5组)各25 μl.各组分别于注射后2、2、1、2、4周收集标本,X-gal染色检测转染效率,RT-PCR检测TIMP-3及聚集蛋白聚糖核心蛋白的表达,TIMP-3及H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藏红O-快绿染色及Tunel染色考察转染对椎间盘基质的调控作用.[结果](1)RAdTIMP-3经扩增和纯化后浓度可达1.9×10TM OPU/ml.(2)RT-PCR显示,3、4、5组TIMP-3基因表达均较1、2组明显增加,3、4、5组核心蛋白基因表达较1、2组略有增强.(3)Tunel染色显示各组凋亡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4)第5组藏红O-快绿染色及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染色强度均好于1、2组.[结论]RAdTIMP-3能够广泛而安全地在兔椎间盘内表达,并改善椎间盘基质成分的质和量,具备用于椎间盘退变治疗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远端T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经髁T形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例儿童肱骨经髁T形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2-4周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7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4-5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1-4个月。采用改良的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优2例,良4例,可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经髁T形骨折固定安全牢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脊髓损伤﹙SCI﹚后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将96只SD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根据Allen’s法制成中度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立即管饲白藜芦醇100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MPSS﹚100mg/kg;通过比色法观察脊髓损伤8小时、1天、3天及7天后白藜芦醇组脊髓MPO及SOD活性的变化,并与MPSS﹙甲基强的松龙﹚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在脊髓损伤后8小时、1天、3天及7天白藜芦醇组MPO及SOD活性与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白藜芦醇对脊髓损伤具有明显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而且白藜芦醇组与MPSS组间损伤后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白藜芦醇在脊髓损伤后能够有效抑制MPO活性的升高幅度,并提高SOD活性,对损伤后脊髓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可控轴向压力致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可控轴向压力诱发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并考察其特性。方法:取4月龄日本大白兔40只,将其随机分入5组(每组8只)。采用基于横穿椎体的克氏针的自制加压装置,分别对2-4组动物腰椎间盘施加10 kg压力1周、2周、4周及8周,第1组作为假手术对照组。Thompson分级法及兔腰椎间盘磁共振(MRI)评价退变程度,HE染色及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考察其组织学改变。另外,构建纤维环损伤致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对标本行HE染色以供比较。结果:①Thompson分级:第2组7只均为Ⅱ级,第3组6只Ⅲ级,第4组5只为Ⅳ级,第5组4只动物退变程度达到Ⅴ级。②MRI评分显示,第2组椎间盘以轻度退变为主;第3组椎间盘主要为中度退变。第4组、第5组则以重度退变为主。③HE染色显示,该模型椎间盘各区域的退变情况较纤维环损伤模型更为均匀。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退变过程中椎间盘基质成分退化的趋势与人体相符。结论:可控轴向压力致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可以高效诱发椎间盘退变,尤其在轻、中度椎间盘退变方面具有优势。该模型可供深入研究,并用于椎间盘退变的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8.
肩胛骨骨折较为少见,占全身骨折的1%,肩部骨折的5%其中肩胛骨体部骨折最多见,传统观点认为肩胛骨骨折不需特殊处理[1]。但近年来交通和建筑事故伤因暴力强大致肩胛骨骨折有增多趋势。其临床特点是骨折类型复杂、骨折移位显著、合并多发损伤较多。对此类型患者应手术复位内固定,以避免妨碍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自20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采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及可吸收螺钉用于肩胛骨的手术治疗3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椎间盘退变病因和生物学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间盘退变引起的下腰痛是骨科治疗的难点.研究发现过度压力导致终板微骨折,椎间盘细胞基因异常表达,椎间盘内基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比例失衡,炎症因子调节其他因子的异常表达及椎间盘细胞凋亡等均可造成椎间盘基质主要成分合成与分解失衡,诱导椎间盘退变;遗传多态性、年龄等也与之关系密切.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一直是下腰痛治疗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发展的基因治疗、细胞或髓核移植及组织工程等生物学治疗方法,从椎间盘退变的病因或发病途径着手,为根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提供了希望.该文就椎间盘退变病因及生物学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T形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闭合股骨远端T形骨折患者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复位均满意,无感染、骨不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6~32周。末次随访时按Merchan评分标准评价:优6例,良6例,可1例。VAS评分:静息状态0~3分,负重行走0~4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78~94分。结论前正中纵行切口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T形骨折术野显露清晰,有利于关节面解剖复位、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